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发问的精神》教学方案

《发问的精神》教学方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6:50:43

《发问的精神》教学方案

一.预习(自习时完成)

1.阅读课文,查工具书,解释课文词语。 2.思考阅读提纲的编写。 二.新课导入

l..总结前课“所学”,引入新课学习。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湖南人,长期担任工作。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3.学习提示:

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先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阐述相反的观点不正确的写法;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三.学习活动(一)

1.说说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默读思考----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0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四.学习活动(二)

请同学们从第一部分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请一同学作答。如: 1.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

2.运用比喻来说理有什么好处? 五.学习活动(三) 依次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哪些事例论证正面论点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深层探讨

第二部分似乎在论证和用词上有不妥这处,你敢“怀疑”和“发问”吗?如:

1.你觉得课文第2部分选用这四个例子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如果不能,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例子吗?) 2.文中用了“蒙受”一词,你认为妥帖吗? 六.小结

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第二部分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正面论点:“发问精神的可贵”。既然如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敢于怀疑,大胆发问。

搜索更多关于: 《发问的精神》教学方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发问的精神》教学方案 一.预习(自习时完成) 1.阅读课文,查工具书,解释课文词语。 2.思考阅读提纲的编写。 二.新课导入 l..总结前课“所学”,引入新课学习。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湖南人,长期担任工作。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3.学习提示: 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先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阐述相反的观点不正确的写法;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三.学习活动(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