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VII)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VII)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09:45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VI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

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 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 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

2.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

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 A.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3.《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

有犯者,科为敕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由此可以推断唐朝( )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4.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C.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5.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C.推行陶片放逐法

6.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

犯罪、从事卑贱职业(倡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这说明罗马法( ) A.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 B.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C.在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 D.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7.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亲下诏书,规定:每年农田收获完毕,凡佃户不愿再租种地主

土地者,可以自由离去,地主不准以任何理由强行留其佃耕。此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 A.推动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B.导致封建性租佃关系的瓦解 C.解放了农村自由劳动力 D.废除了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

8.陆游在摄四川自贡荣州州事时,曾用“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来描述当地居民的生活。该诗句反映出当地( ) A.居民市场意识较强 C.农业主体地位动摇

B.经济封闭性被打破 D.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9.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10.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参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俭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11.明朝后期,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

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B.“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2.“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

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B.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13.社科院近代史研宄所研宄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贏。”下列有关各方的“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 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14.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

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15.张謇曾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

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 )

A.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B.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16.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倾。这一宣言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功绩是( ) A.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C.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奠定了探索中国革命基本规律的基础

17.“列宁符号”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时间、场所、组织、物品、建筑、道路、学校等进行列宁名字命名或形象符号装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列宁符号”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借以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

B.推进民主革命社会化、大众化 D.宣扬中俄革命形势间的一致性

18.《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

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C.政府强化管控经济的结果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左”傾错误己严重泛滥

19.人口的迁移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问題息息相关。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

批量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人口急剧膨胀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出台 D.旧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

20.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957 1979 1984 1990 1994 城乡比(以农村为1) 3.48:1 2.50:1 1.71:1 2.02:1 2.60:1 A.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 B.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 C.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

21.毛泽东曾经先后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和政治局会议上评价苏联某位领导人的改革:“一是揭了盖

子……这就破除了迷信;一是捅了娄子……有严重错误。”以下属于这位领导人改革措施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22.罗斯福总统的“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对

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受到高度肯定的“这个行动”是( )

A.推行以工代赈 B.颁布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整顿金融体系

23.1935年,美国实施的联邦戏剧计划在22个州举办了1000多场免费戏剧演出,在最多时曾雇用

了12700名戏曲工作者。联邦音乐计划最多时曾雇佣16000名音乐家,大约每星期为100万人演奏5000多场音乐会。这—做法( ) A.唤醒了人们应对危机的意识 C.通过行政干预控制艺术发展

B.意在扩张总统的行政权力 D.有助于缓解社会失业问题

24.学者邹谠在《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书中提到:“当美国陆战队在1947年4月到9月间从华北

撤退时,他们‘丢弃’了6500吨弹药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给国民党。6月间,美国又将上亿发剩余的步枪子弹以原收购价的10%售给国民党政府。”这种情况表明美国( ) A.试图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权威 B.希望通过威慑中共以避免内战 C.放弃败局已定的国民党政权 D.与苏联冷战的重点转至东北亚

25.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暴动,沙皇下令解散杜马,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

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材料表明俄国( )

A.二月革命完成社会转型 B.沙皇统治权力遭到削弱 C.君主立宪政体得以确立 D.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搜索更多关于: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VII)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VI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 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 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 2.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 A.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