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表格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表格教案
教学内容 宿州八中·七年级语文组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丁玉洁 使用人:丁玉洁 总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第二课时) 课 型 精读 课 时 1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教学目标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2、背诵全诗。 课前搜集作者资料,熟读古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复备记录 教 学 设 计 《逢入京使》 导入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1 / 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表格教案
使》。 一、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 2、关于背景:此诗作于公元 749 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 34 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领读。 4、齐读。 三、再读古诗,赏析诗歌 1、诗中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句子是什么?试着分析该诗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2 / 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表格教案
心头,乡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四、背诵古诗,讨论主题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这 种写作方法。 五、齐背古诗。 六、古代边塞诗选读 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 / 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表格教案
5.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晚春》 导入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一、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 “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朗读诗歌 1、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芳菲 (fēi) 榆荚 (jiá) 解 (jiě)。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 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4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