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5:29:50

编者: 刘晓斌 审核: 使用者: 高二年级 时间: 第15 周

1

春第五单元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

一、自读本单元课文《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及单元话题“情节”,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定目标、明重点:

通读本单元内容后,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

1、 2、 3、 4、

5、

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是:

1、 2、 3、

二、课前预习导读

1、个性化阅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小说的读后感受。(内容主题方面)

《清兵卫与葫芦》

《在桥边》

2、谈谈你的发现。(写法方面)

《清兵卫与葫芦》

字如其人。写好汉字,请将你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2

第7课 娜塔莎 第8课 素芭

《在桥边》 三、预习调查发现

写出质疑,小组长将质疑收集归纳。(小组长整理本组其他同学的质疑,要将问题分类归纳,梳理)

1、 2、

3、 4、

5、 四、知识链接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

“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

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志贺直哉是二次大战中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

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经评价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他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文学,不久被征入伍。战后当过木匠和统计员,后成为专业作家,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伯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1974)的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作家被公认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

代表作:

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的昂贵的腿》 《在桥边》 《一件绿绸衬衣》。

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

长篇小说 《……一声没吭》 《无主之家》 《九点半钟的台球》 《小丑之见》。

五、预习检测:

字如其人。写好汉字,请将你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学生

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二语文 编者: 刘晓斌 审核: 使用者: 高二年级 时间: 第15 周

3

春(一)、单元话题“情节”的相关知识:

1、小说以( )为主线,它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练习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2、被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 )。

3、( )和情节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它其实也是情节——细小的情节,或者说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把情节比做骨架,那么( )就是血肉。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4、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是: 5、在小说运行的基本模式中,有( )和( )的手法的运用。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称谓是 6、情节运行的动力包括( )和( )两个方面。

(二)、字词基础知识积累:

葫芦( ) 差使( ) 呵叱( ) 模样( ) 隐瞒( ) 纵使( ) 吮吸( ) 檐廊( ) 投掷 ( ) 屹立( )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用单元话题“情节”的相关知识来指导赏析《清兵卫与葫芦》,落实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概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 1、请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2、以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分析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二、赏析文本

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作者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清兵卫“过去”又是如何“热衷于葫芦”呢?

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2、读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 概括: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

字如其人。写好汉字,请将你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4

第7课 娜塔莎 第8课 素芭

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

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 喜欢收拾葫芦,看葫芦

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一,使情节更丰满。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

第二,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 3、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

本问题细分为: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

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

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

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

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重难点突破:情节的“摇摆”

1、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 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2、什么是情节的“摇摆”? 本文中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2)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担心他会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沉醉于自己的训斥,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气。 (3)刚刚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知道了教员的来访,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3、请就刚刚提到的情节,小结“摇摆“的作用:

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4、小说中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 明确:体现了情节上的摇摆

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 和前文形成对比,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也说明大人们对清

兵卫不理解

增强悲剧色彩,加大讽刺力度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字如其人。写好汉字,请将你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二语文 编者: 刘晓斌 审核: 使用者: 高二年级 时间: 第15 周 5、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 明确:“又开始嘀咕了”。

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

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5

春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畅所欲言

根据本文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老达尔文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

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老达尔文却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老达尔文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父亲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东西。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表达训练: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你们有没有类似清兵卫的遭遇?你们想对家长老师说什么呢?

课后反思】(学科班长崔妍、张京亲自检查以下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学到的新知识是

我尚未解决的疑惑是: 所以,我觉得课下应该及时做以下工作:

字如其人。写好汉字,请将你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编者: 刘晓斌 审核: 使用者: 高二年级 时间: 第15 周 1 春第五单元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 一、自读本单元课文《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及单元话题“情节”,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定目标、明重点: 通读本单元内容后,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 1、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