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参考资料
图10 MSC.Nastran显式非线性求解器SOL700
3.1.4 MSC.EASY5与MSC.Nastran的直接集成
目前MSC.EASY5与MSC.Nastran可以通过模型转换方式实现直接集成,从而允许在MSC.EASY5中引入弹性体结构数据,解决控制与结构的耦合问题。
图11 MSC.EASY5与MSC.Nastran的直接集成
3.2 MSC.SimOffice协同仿真的典型应用方式
由前文可见,MSC.SimOffice成员间可以通过良好的集成能力实现复杂产品的一体化开发。在一个包含控制、结构、机构运动以及疲劳分析等多学科多子系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中,我们可以在先期阶段通过MSC.EASY5建立包括控制系统和多学科动态系统在内的系统原理模型,通过MSC.Nastran/Marc/Dytran对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将MSC.EASY5建立的控制系统模型和MSC.Nastran分析的弹性体模型导入MSC.ADAMS中,建立机电一体化的功能虚拟样机,通过MSC.ADAMS分析产品的运动情况,评估产品性能。在MSC.ADAMS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载荷时间历程文件,亦可进一步导入到MSC.Fatigue中,进行详细的疲劳分析。在MSC.SimOffice中可以完成整个产品的开发流程。
图12 MSC.SimOffice实现产品的完整开发流程
3.3 MSC.SimOffice的未来架构
目前MSC.Software公司正在积极的开展工作,将MSC.SimOffice各成员移植和整合到统一的架构中,在同一界面环境下实现更为便利的协同仿真。
图13 MSC.SimOffice的未来架构
3.3 MSC.SimManager建立协同仿真平台
在多团队、多子系统、多学科领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仅具有各子系统和各学科领域的开发工具,并实现各开发工具的集成尚不能达到完全的协同设计,因为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开发人员、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各子系统不同的设计流程。为了有效的管理人员、数据和设计流程,使得开发过程实现真正的协同,我们还需具备仿真管理平台。
MSC.SimManager是当前最为强大的仿真数据和流程管理系统,为基于IE的门户式管理体系,帮助管理多学科联合仿真的众多仿真工具、流程和数据,在统一的平台下进行各类分析,将企业的分析人员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起真正的协同仿真平台。
图14 MSC.SimManager建立协同仿真平台
4、多学科系统级虚拟样机开发实例
以下实例给出在开发飞行控制系统副翼液压作动分系统的过程中,MSC.SimOffice成员是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整个系统的一体化开发任务的。在开发过程中,各仿真工具、数据和开发流程的管理
是通过MSC.SimManager实现的。
传统的飞行控制系统开发主要依赖于“铁鸟”试验,该试验通常应用于系统综合以及功能测试中。在“模型飞机”上要进行大量不同类型的物理试验,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如果仅仅考虑飞机副翼对飞行员操作响应的话,“铁鸟”试验还是比较理想的。
但是“铁鸟”试验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它将飞机考虑为刚性体,而且不能包括空气动力学的因素、完整的飞行载荷(仅仅是点载荷)以及弹性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设计的影响实际上是相当大的。 另外,如果完全依赖“铁鸟”试验,那么带来的开发周期和成本都是不可接受的。
借助于MSC.Software的VPD技术,建立功能化数字飞机,可以在仿真中完全考虑以上关键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物理样机的试制和试验,节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图15 MSC.SimOffice实现完整系统仿真
完整的开发流程如下:
赛特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大中华区域内推广多学科优化的利器iSIGHT,将现代工业设计的三个理念,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稳健设计在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并推出了“系统整合,流程统一,参数优化,协同设计”的解决方案,其对于产品的仿真、研发流程、参数优化有着独特的解决方案。因此带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景与优势?赛特达针对虚拟技术的集成有哪些优势?仿真分析中研发流程有何重要性?仿真分析的理念、技术又有哪些新的进展?这些问题,e-works采访了赛特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总监赖宇阳先生。
e-works 杜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研发平台,虚拟的集成技术,赛特达的协同优化设计平台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