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水回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捣器振捣间距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40—60cm,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每次振捣时间不超过30S,振捣点应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棒体避免磕碰钢筋、模板、预埋件,以防造成其位移或变形。浇筑时要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次层混凝土,振捣时棒体要插入第一层混凝土中4—5㎝,保证振实,以防发生冷缝。
这时特别说明一下:考虑到工艺结构的特殊性,反应池泵坑部分深于池底,若与池底板同时浇筑,极易造成底板与坑相交处底角渗水,应注意该处坑模板与池底相交处的振捣,要保证振捣密实且不飘模。
现场砼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时要保证:运输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时间,超过时按施工缝处理。
(4)施工缝处理:施工缝辅助止水材料采用400*2止水钢板。次层砼浇注时,已浇筑砼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2,浇筑前清净上层砼的软弱层;按规范要求冲洗,铺10㎜厚与砼内或分相同的水泥浆后,马上进行次层砼的浇注,首先一层厚度限制在30㎝内,分层振实,特别是止水钢板处的砼应特别注意振捣密实。夲施组特对某污水厂工程编制,其他工程不得使用。
温度缝处理:根据设计采用橡胶止水带,混凝土浇筑时要确保止水带平直、符合设计安装位置,当浇筑直止水带两侧时要在止水带的两侧均匀下灰注意不能把止水带挤偏。为保证沉降缝止水带的位置,侧墙在钢筋骨架上焊加ф12钢筋做成的U形卡子,底板部分按设计方式将止水带的翼缘固定住,以确保其位置正确。
(5)浇筑时应注意:
a模内应有良好的照明,以观察浇筑情况。
b下料点的布置,应注意其均匀性以免该处堆积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c控制浇筑高度,在小于20cm厚度的模板间,自由下落高度为1.5m
- 17 -
厚度大于20㎝的模内自由跌落高度为2.0㎝,超过此范围应设溜管串简等。
d合理的限制浇筑层高,并设专人随时观察砼的浇注情况,合理的布置振捣点。
(6)养护:砼采用覆盖,洒水养护的,折模后及时覆盖、洒水养生,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湿度和湿度环境中,此时应注意:若气温低于5℃时,不得在砼表面浇水,并要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时间应持续14天。
(7)折模及回填:砼达到养生期后,即可开始折模,折模时要合理分片,分节拆除,不得强拉、硬拽。折除模板后按要求进行砼表面缺陷和穿墙罗栓处理,以保证砼表面整洁,美观为佳。
回填在砼达到28天设计强度,外接外连的管道等施工完成,水池满水试验完成,全部附加工序完成后进行。
做为填方的土料,按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指定选用,禁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土料,填方时注意沿结构四周均匀、分层夯填,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8)成品保护:砼结构拆模完成,即视为“成品”,执行我公司ISO9001标准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2.1.5水池满水试验
(1)试验条件:当池体达到设计强度、进行下步工序、回填土以前。 (2)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等。并检查进水及排水阀门,不得渗漏。设置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计。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充水的水源且作好充水和放水系统设施的准备工作。夲施组特对某污水厂工程编制,其他工程不得使用。
- 18 -
(3)满水试验:充水:第一次充水首先充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处,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继续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3,观察沉降速率小于5mm/d时且24小时后无渗漏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充水。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24小时后无渗漏时再第三次注入水至设计水位,观察72小时后测定水量,失水量不得超过2L/m3,外观不得有渗水现象。充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h。相临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4h。 每次充水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后,对水池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待做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水位观测:充水时的水位用水位标尺测定。充水至设计水位进行渗水量测定时,采用水位测针和千分表测定水位,精度应达±0.1mm。连续测定的时间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时间。
蒸发量观测: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采用直径50cm,高30c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观测水位的千分表。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水箱固定在水池上,水箱内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水池渗水量计算公式:q =A1/A2 [(E1-E2 )-(e1e2 )] 式中 q—渗水量(L/m22d);
A1、A2—水池的水面面积,浸润总面积(m2);
E1、E2—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初读数后24h的末读数(mm); e1、e2—测读E1、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 19 -
注意事项:a.雨天时不宜做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b.试水合格后即可缓慢放水,池内至少要留0.5米的水以保池体湿润状态。
试验标准:依据《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一昼夜水面的下降量小于盛水构筑物正常水位的千分之一且不大于2L/m2.d
三、土建施工方案: 3.1 砌筑工程:
3.1.1非粘土烧结多孔砖的砌筑:所用砌筑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砌筑前,须根据结构尺寸,砌块规格及灰缝厚度计算皮数,排列和组砌方法,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砼砌块一般不宜浇水,仅在气候特别干热时,稍加喷水湿润,并应避免雨水浇湿,不得使用湿砌块。
砖砌体是由砖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组合体。砌筑前应对砌体进行检验,砖的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必须一致,为保证砖与砂浆有较好的粘结力,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达到10%—15%。砌砖操作采用“二三八一”砌砖法。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每皮砖的里外缝必须准确地对齐。砌体灰缝砂浆应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灰缝厚度应控制在8—12mm之内,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禁止冲浆灌缝,砌筑完后刮去多余残浆。
砖房中的纵横墙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外力的,因此砖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必须间断时,必须做成斜槎,并设拉结筋,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为了接槎平整,留槎位置准确,在留槎摞底时应拉通线,以免接槎出现抬头或低头的现象。为了保证墙面平整,灰缝厚度一致,根据砌体各部分高度计算出砌砖皮数,设置皮数杆,在皮数杆上应标准±0.00,门窗、过梁、楼梯、平台、各种构件的标高。在砌筑时,灰槽的安放应由墙角开始,第一个灰槽离墙角0.8m,其余灰槽按1.5m、间距安放,中间双列排砖,排列要整齐,在门窗洞口处可不放样。表面平整度检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