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山东烟台(含答案)
【流程一】制备氢气。
(1)气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Ⅰ.H2O+C=CO+H2;Ⅱ.CO+H2O=CO2+H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I(填“Ⅰ”或“Ⅱ”),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H2O。
(2)重整器的作用是 。重整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 。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氧化钙。
【流程二】为充分利用流程一产生的高纯度二氧化碳,该实验室又设计了如图中流程二所示的两种工艺分别制备尿素和乙二醇。
(1)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尿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能使作物枝叶繁茂。
(2)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0.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锥形瓶。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 (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物中有氧气 固体中有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②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③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产物中有碳酸钠
21.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 NaOH。
(3)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和NaCl。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部分溶液,生成气体。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HN 。
22.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AgNO═AgCl↓+HNO。
【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反应后装置 增加的质量/g
B 1.80 C 3.65 D 0.09 E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氯、氧。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