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多诱惑,独立于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只要内心有所坚守,就永远不会迷失自我
[6]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蔑视礼法和权贵,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是庄子实
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他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揭示了要成就至人、神人和圣人,并非一定要以利己为原则,以功名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为。庄子的隐退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世界,而不单单是对黑暗现实的逃避。“无用”之用,其实是庄子独立生命价值观的真实表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看似无用却是最大的用处,庄子就在这种“无用”和“大用”中实现了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
3.庄子的逍遥思想在人生观方面的价值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人生、人生存在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及理想等问题,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具体表现为是非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等。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生存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和生活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合理的人生观能够引导一个人走正道,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合理的人生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甚至成为恶贯满盈的罪人。庄子的逍遥思想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一套完整的人生价值理论和实现“逍遥”的途径与方法,是庄子理想中的人生状态的描述[7]。庄子的这种思想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是为了抨击和反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残酷的统治阶级,为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寻求一种开阔自由的生活状态,在当代仍有一定的价值。
3.1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庄子的逍遥思想反对人为“物”役,反映到人生观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他告诉我们在追求正当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摆脱贫穷和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团结。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金钱盲目而狂热的追求,不少人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 金钱至上”又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人们的情感越来越趋向于与
利益相连,这一切都导致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庄子这种逍遥无待的人生观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从物欲横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告诉我们:“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就是指品德至高无上的人,至人无己,就是至高无上的人能够忘记自己,不计生死,不计得失,超越自我的存在,物我两忘;神人无功,指神勇无畏的人不会讲求功名利禄,不屑追求与生存基本需要无关的外物;圣人无名,则是指真正的圣人不会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更不会在乎旁人的褒贬[8]。追求物质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超越了应有的限度,将之看作人生唯一的任务,就会变为束缚人生的枷锁。庄子所描绘的逍遥世界就为我们展现了精神自由化,生活情趣化的美好状态,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心灵的纯净,忘记纸醉金迷的诱惑,忘记追名逐利的风气,学习庄子修养体道而来的逍遥,使心灵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3.2营造宠辱不惊的平和心境
庄子的逍遥思想所包含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当代人迫切需要借鉴和学习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黄发儿童,都背负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更不用说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人了。这种无所不在的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此外,压力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处于浮躁敏感的状态,各种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态,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使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庄子用逍遥的一生启示我们,拥有齐是非、齐物我的豁达心境,方能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然后不遣是非,悠游于世[9]。人们之所以会不堪重负,会心气浮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会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在日积月累中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极。庄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淡”,我们应该学会淡化矛盾,淡化生活中的坎坷,淡化复杂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扰,让逍遥自在成为生活的主体,即使在忙碌中也不做压力的奴隶,保持豁达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
3.3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
庄子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主张坚持内心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主要方面,大学生在形成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迷茫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清楚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庄子人生观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他对自由的追求,还在于他人生价值取向的明确和清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
认为人的内心应该有所坚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此才能避免盲目从众和随大流。超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断付出努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基本途径。的确,人在世俗中生存,但完全可以不被世俗同化,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平衡,不论在何种境况都能坚持自我,这样的人生才不虚此行。
4.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各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活跃、最为敏感,思想可塑性最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是非观念、价值取向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对大学生的人生观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选择与评判标准,他们高度认同当今社会提倡的正确高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弊病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他们一心追求高尚,却畏惧世俗;他们一方面关注发展,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在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面前无可奈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人生不能把一味追求物质利益作为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斗争转换时期,规范市场运作的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这给他们的人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各种价值观互相斗争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中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开始朝自我倾斜,以自我为中心,并逐渐产生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的现象。从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人生目的物质化和功利化、人生态度消极化和人生价值模糊化。
4.1人生目的功利化
人生目的是指人一生各种行为活动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由于人活动的终极目标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也有合理与不
合理之分,因此人生目的存在着正确性问题和合理性两方面问题。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整体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中出现的功利思想,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现实主义”关系密切。一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把荣华富贵与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据调查,当被问及“你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或者“你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升官发财”,“挣很多钱”等,在金钱和名誉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思想,对学习成绩毫不在意,高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还有一些人把文凭当做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梦寐以求的是谋取更多的金钱,更显赫的地位;有的人甚至以“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为座右铭[10]。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也大行其道。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立身行事都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的利益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朋友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社会责任感[10]。当代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实功利,也逐渐在这个特殊群体的信仰心态得到体现,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出现了失衡,于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波逐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对入党的看法,一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入党的动机”,有30.3%的大学生认为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争取早日成才”,26.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20%的认为要“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10.8%的认为“能捞到政治资本”,8.5%的认为“别人要求,自己也要跟上”,只有3.7%的是“信仰共产主义”[11]。在目前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目的时候充满了彷徨和偏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已经呈现出不合理的甚至歪曲的态势。
4.2人生态度消极化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最直接的反映,是人生观的主要组成内容,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所作出的反映方式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就是把人生看作什么,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能激发人们释放爱心,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消极的、错误的人生态度则会把人变成斤斤计较,一味追求个人名利,最后身败名裂,被人唾弃。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面临着成长的诸多压力与挑战,如学业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