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农村建设的“夏刘寨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夏刘寨模式”
埇桥区夏刘寨村创新农村科学发展方式的调研
夏刘寨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几年来,夏刘寨村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引擎,不断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探索走出一条土地集约化、农业企业化、生产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的农村“五化统筹”科学发展之路。解读“夏刘寨模式”:
土地集约化:实现农业经营由分散式家庭承包经营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转变。1999年,夏刘寨村“两委”和村民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以星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运作平台,通过“摁手印”、定“契约”方式,集中土地500亩,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发展良种繁育。2008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公司通过续签承包合同,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由500亩扩大到全村5000亩,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现每亩增收近200元,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弱、小、散”现状。2011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
农业企业化:实现农业增效由主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实行“村企合一”运行模式,依托村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整合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优势,形成生产、加工、流通相衔接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夏刘寨村从1999年创办星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开始,经过多年经营,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的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
1
有限责任公司,下辖建筑安装、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畜禽养殖、手套加工五个子公司。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既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又可以选择公司就业,有效化解农村“地该怎么种、钱从何处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生产规模化:实现农业发展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设施农业转变。夏刘寨村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以农业科技化推动农业设施化,与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省农科院、上海交大等7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农业生产由专家指导,专家技术由农民实验,先后实施了宿州市玉米良种实验项目、安徽省小麦攻关重点项目以及香稻原种保护与开发重点项目,良繁品种“皖麦19”、“皖麦68”、“皖麦25”,成为皖北地区小麦重要种源。延长农业产业链,创立“化东牌”、“乾山牌”系列品牌,夹沟香稻米、鲜糯玉米等获得农业部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农民组织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松散、家庭、作坊”式向“企业+基地+协会+农户”型转变。刘寨村先后成立村农机合作社、蔬菜合作社、黄桃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良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提升了农村生产关系和竞争力;建立乾山万亩干杂果、糯玉米试验、小麦良繁、香稻生产、蓝莓种植科技示范等5大基地,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农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农业科技部门为推手,连接基地、农户与市场等多种功能俱全的农企研、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链接。
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村村落布局由分散、无序向合理、有序
2
的城镇群体结构转变。在全市率先制定《夏刘寨村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建成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1.8万㎡的商贸街,500套联体别墅正在建设中;坚持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新建了敬老院、展览馆、图书馆,组建了乾山书画院、乾山艺术团,促进了农村社区发展;投资980万元,开山劈路修建穿山公路,开通了直达城区的公交班车。目前,夏刘寨村已完成“三改”(改水、改厕、改居)、“三通”(通路、通电、通网)、“三有”(有教、有医、有乐)、“三化”(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从引领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到建设新型农村“夏刘寨模式”, 夏刘寨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敢于以改革精神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充分释放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启示一:土地集约化,是推动农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夏刘寨村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引领了农业改革与发展“第二次飞跃”。从1999年流转土地500亩种“试验田”,到 200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集约全村5000亩,2011年承包土地扩大到8000亩,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提升了农村土地集约和农业生产综合效应。
启示二:农业企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夏刘寨村实行“村企合一”模式,坚持“农民自愿、利益保护、效益
3
兼顾、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从而聚集力量,装备和武装农业,既调整增量,扩大新经济增长点的生产规模;也调整存量,优化资源组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启示三:生产规模化,是实现农业增收增效的重要前提。夏刘寨村土地流转,全部用于发展高效、优质、有机、生态农业,着力打造干杂果、糯玉米、小麦良繁、香稻生产、蓝莓种植“五大基地”,生产规模化催生农业基地化,进而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启示四:农民组织化,是促进现代农民转型的有效途径。夏刘寨村坚持以“农民组织”推动农民组织化,以农民科技协会为平台,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以养殖协会、蔬菜合作社、黄桃合作社等为平台,大力培养种植、养殖能手,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启示五: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夏刘寨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推进土地整治和村庄规划建设,采取统一规划、集约用地、整村治理、集中安置的方式,将4个自然村整合为1个中心村,建成高标准的农民新村,统筹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公交、商业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过上市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物质条件。
(叶于元 作者系埇桥区委政研室主任)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