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防知识试题(一)2016.3.2
A、湿棉被 B、砂土 C、湿麻袋 D、干粉灭火剂 78、下列哪类火灾不适宜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B )。 A、植物油初期火灾 B、电脑 C、木材初期火灾 D、竹器初期火灾 79、灭火器有效性的检查不包括( D )。
A、外观检查 B、密封性检查 C、强度检查 D、数量检查 80、具有喷筒构造的灭火器是( C )。 A、清水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C02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二、判断题
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X) 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X)
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千家万户。(√)
6、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
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7、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8、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9、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10、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11、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1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13、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16、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17、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可燃物改成助燃物】
18、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19、纯净的水当温度下降到4℃时,开始凝结成冰(X)【4℃改成0℃】
20、水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固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容易流动,液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提价不易压缩。(√) 21、处于流动状态的税不易结冰。因此,为不使水带内的水结冰,在冬季火场上,当消防员需要转移阵地时不要关闭水枪(√) 22、多用水枪可以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X) 23、凡与水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用水扑救。(√)
24、不燃烧体是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X) 【去掉难燃材料】
25、建筑耐火等级指根据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的耐火性分级。(√) 26、在我国,建筑物耐火等级最高为一级。(√)
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2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是在发生建筑火灾的情况下,遇险人员逃离火场时所使用的辅助逃生器材。(√)
29、单位消防安全检查是单位内部结合自身情况,适时组织的督促、查看、了解本单位内部消防安全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一项消防安全管理活动。(√)
30、消防安全检查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在组织形式上应采取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31、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二小时一次;营
业结束时不必进行检查。(Ⅹ)
32、火灾隐患通常是指单位、场所、设备以及人们的行为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有引遥火灾或爆炸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火灾扑救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和条件。(√)
33、消防安全检查的方法是指单位为达到实施消防安全检查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34、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
35、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36、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灭火工作的义务。(X) 【个人改成成人】
37、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
38、对公安机关消防机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39、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40、专职消防人员在扑救初期火灾时,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先控后消灭原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