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旬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旬测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0:32:21

5.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的适度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错误。 6.C

【解析】2010年11月,我国开始建国以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本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内人口流动过大,不便于统计普查,C对。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特点没变化,A错。人口增长速度比以前减慢,不是普查难的主要原因,B错。国际间人口迁移不影响我国人口普查,D错。

点睛: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内人口流动过大,容易重记、漏记,不便于准确统计普查。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特点没变化。人口增长速度比以前减慢,不是难度大的原因。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A错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B正确;阿根廷为了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采取了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等措施,因此C、D正确。故答案选B项。 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区域为东南亚,种植水稻,为水稻种植业。此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有: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故B正确。 9.中缅天然气管线开通后,有利于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多途径获取石油资源,利于国家能源安全。D正确。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 10.A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从材料和表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实际方面分析影响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低。

10.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的比值,广东省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大,说明参保职工人数相对多,年轻人口多,领取养老保险人数相对少,所以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选择A。

11.参保职工人数多少是由就业岗位决定的,就业机会多参保职工人数多,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低;就业机会少参保职工人数多,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所以影响表中各省市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选择A。 12.C 13.D 14.A 【解析】

12.表中人口数量的变化显示出该市2010年前,城区就业压力一直小于郊区,A错。郊区增加的人口是外来人口,不可能城区人口外迁,B错。就业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城市人口增加主要为人口迁移,C对。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计算,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先增加后减少,D错。 13.右图所示功能区为,迁入人口年龄段是18-23岁,应是大学生入学,功能区为文教区,D对。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迁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A、B、C错。

14.推测2010年以来,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迁入,导致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A对。图中郊区增加的是就业人口,新校区使用入学人口多,不是就业人口,B错。城区房价一直比郊区高,C错。郊区增加人口远大于城区减少人口,城区环境污染不是主要原因,D错。

点睛:就业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城市人口增加主要为人口迁移,城区就业压力小。迁入人口

年龄段是18-23岁,应是大学生入学,功能区为文教区。入学人口多,不是就业人口增加。郊区增加人口远大于城区减少人口,城区环境污染不是主要原因。 15.C 16.A 【解析】

15.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据此选C。

16.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得资源量相对增多,使用时间延长,扩大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据此选A。 17.C 18.C 【解析】

17.图示为城市、乡村人口数量,20世纪下半叶,乡村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快,所以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C对。A、B、D错。

18.该国20世纪下半叶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率超过70﹪,位于发达国家,A、D错。欧洲许多国家城市化率太高,英国超过90﹪,B错。C对。 19.B 20.A 【解析】

19.从图中看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甲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B正确。

20.从图中看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甲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乙、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我国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甲最有可能代表我国,

A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图中曲线①出生率;曲线②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

A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1.D 22.C 【解析】

21.读图,该市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A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C错误。人口数量的变化中,机械增长占的比重大,以机械增长为主,D对。

2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C正确。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升级出现“民工荒”,A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污染较轻,生存环境不如城市优越,D错误。 23.C 24.C 【解析】

23.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会导致当年5年级和6年级的学生同时毕业,小学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读图可知,1999年、2001年小学生人口数量变化曲线是平滑曲线,属于自然正常减少,2004年小学生突然减少,存在异常,可能是学制由6年改为5年,C正确;2007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旬测试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5.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的适度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错误。 6.C 【解析】2010年11月,我国开始建国以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本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内人口流动过大,不便于统计普查,C对。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特点没变化,A错。人口增长速度比以前减慢,不是普查难的主要原因,B错。国际间人口迁移不影响我国人口普查,D错。 点睛: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内人口流动过大,容易重记、漏记,不便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