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面上
C.氯化钠粉末不纯 D.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27.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多种, 请简要写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出三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应用水和溶液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去,是由于洗涤剂具有________作用。
(2)向盛有等量水样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振荡,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泡沫较多,该试管内水样是________ (选填“硬水”、“软水”)。
(3)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通过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分子运动减慢,但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此选项错误;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洗涤剂能溶解油污的原理,此选项错误;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变,此选项错误;
D、牛奶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A 【解析】 【详解】
A、溶质氢氧化钠质量=50克×8%=4克, 溶剂水的质量=50克-4克=46克,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4
故选项不正确;
C、量筒不能做实验容器,故选项不正确;
D、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无论转移多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点睛】
有关溶液的几个计算公式要熟记: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
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D 【解析】 【详解】
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B、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冰溶解于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D、食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由题干可知,t℃时,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所以,此时形成的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减少,所以,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可知,t℃时,0.15g 熟石灰未完全溶解于50g 水,所以,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0.3g/100g 水,故不符合题意;
15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可知,t℃时,0.15g 熟石灰未完全溶解于50g 水,所以,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0.15g/50.15g X100%,故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详解】
A、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不指名温度不能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到70℃ 而增大然后又减小,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减小,故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20℃ 时,100g水中含有甲溶质质量为28.6g达到饱和,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g,故D错误。故选:C。 6.A 【解析】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升温至30℃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C、温度不变,蒸发10g水,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故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