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九年级历史教学案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学习目标: 知识识记
1、古代埃及法老 金字塔 2、《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佛教的产生与流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制表能力,想象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难点: 1、重点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佛教的产生 2、难点
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自主学习: (自学后小组讨论疑难) 1、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如何? 2、填表: 国家名称 时间 发源地 文明标志 古代埃及 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中国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 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它见证了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4、《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它的目的是什么、其性质是?
5、列举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分析种姓制度的实质。
6、列举佛教的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经典及传播路线。
交流展示:
1、分配任务到小组
2、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4、师点拨、评价、总结。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尼罗河畔建立古埃及 B.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尼罗河与读埃及的诞生息息相关 D.尼罗河为古埃及人提供了生存环境
2.对古巴比伦王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19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B. 汉谟拉比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 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 D.空中花园是其文明的象征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4.山东省东营市法院办公楼大厅的两侧是反映东、西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汉谟拉比法典、铭文刑鼎等37幅图案,诠释了人类司法文明的历史进程。浮雕中选用“汉谟拉比法典”图案的原因是: A.制定者是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 B.此法典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此法典内容丰富,正文282条 D.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A.最早出现了人类 B.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C.拥有建筑奇迹 D.最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
6. 读下列材料
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第45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收取其田的佃金,而后阿达得(雷雨洪水之神)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仅应归之农人。
第96条,倘自由民从塔木卡(大商人)借谷或银,而无谷或银以还债,则彼得在证人之前将彼所有任何之物交还塔木卡,塔木卡不得拒绝,应接受之。 回答: ①以上法律的制定者是谁?
②分析各法律条文维护了谁的意志和利益?
③如何评价该文献的历史价值?
三.问答题
7.在地图上写出四大文明古国各自的发源地?分析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