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非凡的才华 三、辨析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物、事、画面)抒情 3.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 6.通过典故言志(《锦瑟》) 7.渲染 8.移情化 9.对话表现人物 10.以小见大 11.侧面描写(《风》) 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 13.虚实结合 14.点面结合 15.一语双关(刘禹锡《竹枝词》) 16.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象征 19.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迢迢牵牛星》《鹊5
桥仙》) 20.明贬(褒)暗褒(贬) 21.赋、比、兴 22.重章叠唱(《诗经·秦风·无衣》) 23.对比 24.类比 25.反复 26.动静结合(《山居秋暝》) 27.衬托(正、反) 28.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9.以静写(衬)动 30.以乐景衬哀景 31.以哀景衬乐情 32.拟人 33.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长亭送别 5.生活杂感 五、分清艺术风格 6
1.豪放类:苍凉博大 志趣高远 情感深沉 雄劲粗犷 气势雄健 气氛悲壮 意境高远 情调豪迈 寄托遥深 气势雄伟 想象新奇 腾挪跌宕 撼人心魄 景象壮阔 清新飘逸 2.婉约类:风格清新 清新淡雅 含蓄蕴藉 韵味悠长 “诗中有画” 格调凄清 意境深邃 抒情含蓄 婉转清幽 空寂幽静 诗歌鉴赏解题指津: 1.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2.问答型: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3.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2.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 3.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 4.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 题型解读 7
品味炼字佳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题目:“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本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要结合整首诗分析,从船行情况和诗人心情两方面分析解答。 【答案】“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轻松和喜悦。 分析诗歌内容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