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送沈子福归江东》教案

《送沈子福归江东》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5:45: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3、掌握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主动探究 2、融会贯通,以点带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视珍贵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探究研讨

1、集体朗读诗歌,思考问题:从题材上看,这是什么诗?

明确:送别诗,诗歌的标题上有“送、别、赠”等字眼,一般都是送别诗。 2、教师展示幻灯片——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抓住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 、衬托、比喻等

3、朗读诗歌,根据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去鉴赏《送沈子福归江东》。 明确:第一步——找意象。意象有杨柳、渡头、行客、春色。

第二步——分析意象的特点,归纳总结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人有折柳送人的习俗,“柳”一直都是送别诗的特定的意象;渡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行客稀写出了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春色,一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歌情感:依恋、相思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手法的运用,“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的无边无际,如影随形,无处不到,随友人一同归去,将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提示:重点在第二步和第三步,让学生把意象的特点和诗歌的情感、表达技巧归纳分析出来。

4、朗读诗歌,体会诗人与友人珍贵的友情。

(过渡:我们鉴赏送别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出诗歌的意象,那么在送别诗中还有些常见的意象,一起来看看)

5、师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一)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明确:意象有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风笛、离亭、晚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确:意象有春江、日暮、征帆 (三)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明确:意象有猿啼、客散、暮、江头、水、青山、孤舟

6、教师展示幻灯片,归纳送别诗常见的意象:(1)长亭、灞陵亭、渡口、南浦、古道。

(2)杨柳、浮萍、杜鹃、鸿雁、流水、春草。 (3)夕阳、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 (4)、酒、笛。 (5)秋、春季。

明确:师讲解些难理解的意象。

师:第一组是送别的地点,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第二组是送别时自然界的动植物。

第三组是表示傍晚时分的词语,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 第四组诗人在送别时常设宴为友人饯行

第五组“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受到时光的短暂,人生易老,对现实的失望,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秋代表萧条凄清。

(过渡:为了巩固同学们对送别诗鉴赏方法的运用,我们再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拓展延伸 1、完成下列的练习

(一)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 ”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板书设计: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意象:杨柳、渡头、行客、春色

送别诗 情感:依恋、相思 手法:比喻、拟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3、掌握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送沈子福归江东》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3、掌握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主动探究 2、融会贯通,以点带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视珍贵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