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 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 -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会写7个字,注意词语的积累。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小时候的周恩来的志向比一般孩子远大,他心里装着“中华”、而且知道中华现在的苦难,必须“崛起”还把中华崛起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完全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的小孩子说出的豪言壮语,很难判断是不是由衷的,这就给教学本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应展开议论“中华”--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什么样?怎样就叫“中华崛起”了?如果学生基础较差,还理解不上去,则不必深究,只要讲请字面的意思,允许后继续学习再深入理解。
学习本文可做“语文天地”在中“为……而……”
本课中的生字教学还要继续让学生自学,其中的“振兴”、“钦佩”能够整个词语一起学习,不要把生字单独提出来认记。“顾”容易写错,应提醒学生注意。 相关资料
相关周恩来的生平资料及影片。 精品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
一、谈话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读。
4.检查生字。大屏幕出示本课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有段几段标出来?你从每一段里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自读课文,在小组内汇报读文所得。
3.交流并汇报:⑴学生的读文所得⑵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末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
2.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的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4.让同学们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2.小组读。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小结:周恩来在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袓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人国人民的爱戴。 四、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五、学写生字
1.大屏幕出示本课要学的字,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学习生字情况,教师指导书写。 3.同学之间做扩词练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