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 山雨 导学案 王志
2. 《 山 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生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
2.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
3.老师准备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喜欢的词语。 (3).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倾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一.听雨声想象,导入新课:
1.第一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一课,我们只认识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他的歌吧(播放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展现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今天就让我们随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山雨》这篇课文中,去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山雨的美!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明确目标: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1.请你们用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一边读一边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了这场山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山雨的?哪些语段具体描绘这些的? 2.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①.听写词语,生字注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ǔ)优雅、辨认、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②.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了这场山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山雨的?哪些语段具体描绘这些的?
5.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按描写的内容不同,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四.课堂练习。 1.照样子填空。 例:( 湿润 )的山风 ( )的云雾 ( )的色彩 ( )的歌谣 ( )的红色 ( )的琴键 ( )的嫩绿 ( )的雨丝 ( )的绿色 ( )的小曲 ( )的微雨 ( )的音响 ( )的余韵 ( )的欢跃 ( )的手指 2. 自由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3.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反复朗读,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用优美抒情的语言表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
一.再读课文,品味赏析,感受山雨之美(山雨的声音美)。 (一).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山雨的音乐美):
找出并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分析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写出自然界和谐美好,它们在共同演奏美妙的乐章。) ④“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⑤“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声音的( 神奇、美妙 ),给人以( 无限遐想 )的空间。 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二).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山雨的色彩美):
小结:
通过山林的景物都由五颜六色转变为水淋淋的嫩绿来写雨中山林的美,写这山雨引起作者的回忆,表达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发挥想象,品味山雨余韵。 1.雨后的山林也很美。 ①.“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感悟。
②.小雨滴从空中洒落下来,在树叶上凝聚成了一滴滴雨珠,滴落在小水洼,发出一声声清脆的音响:“丁
2
——冬——丁——冬??”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感悟。
③.以上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2.“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哪句话呼应?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 呼应开头,引出下文。 3.小结:
第八、九、十节写出雨停后山林的幽静,并用鸟儿啼啭和雨滴丁冬来衬托山林的幽静,来进一步写出山雨的韵味,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二.课堂小结: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给山林带来了欢快。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使山林景色宜人。而后,它又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四.练习写话:
孩子们,大自然创造了美,作者发现了美,描写了美,而我们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动情的朗读再现了美。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 五.拓展延伸:
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2* 山雨
沙啦啦,沙啦啦 实实在在的雨声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由雨声产生的联想 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实实在在的雨色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
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 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教学反思】:
《山雨》导学达标练习
【自主学习】
一、基础剖字词。
1.读拼音,写词语。
shī rùn yōu yǎ qīng xīn rōu ruǎn yào yǎn ( ) ( ) ( ) ( ) ( ) qīng cuì róng huà yōu jìng nèn lǜ qín jiàn ( ) ( ) ( ) ( ) ( )
3
tú( )吐 tù( ) 2.辨别组词。
蹄( )洒( )缕( )渐( )倾( ) 啼( )酒( )搂( )惭( )顷( ) 3.照样子写词语。
(1)沙啦啦(ABB式) _____ _ __ ___ _____ ____ ____ (2) 飘飘洒洒(AABB式) ____ ____ ___ _____ _____ __ _ (3)四面八方(带有数字)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 __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1)轻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啼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 ) 一缕缕( ) 一首首( ) 一丛丛( )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二.理解课文填空。 1.(1)《山雨》这篇课文按 、 、 的顺序写,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______、和______,并运用______ 、______、等修辞手法,重点描绘了山雨带来的 和 来表现山雨的韵味,表的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______、每一片______、每一丛______,都变成了_______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__________,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______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山雨到来时,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描写。
(4)作者是从山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品出它的韵味的;它的声音像一曲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它又像_____________。
(5)它的颜色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它把山林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
2.指出下面每个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3)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林挡住去路,心里想已经到了尽头了。( )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3、课文中这两个句子里的“仿佛”用得特别的好,读后也请你来写一句。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2)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4.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 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 及 、由 及 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比作)“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
“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 美。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煞是怕人。雷声像爆炸似的,“轰隆隆,轰隆隆”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哗哗哗”,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
4
挂上了无数的大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啪啪”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1.短文按下雨的过程,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雨前 (2)雨中 (3)雨后 2.根据以上内容,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3、填空:
( )的太阳 ( )的傍晚 ( )的春风 ( )的雷声 ( )的天空 ( )的小路 4、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 拟人句: 5.判断下面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一阵风吹来,沉甸甸的稻穗在向我们点头。( )
(3)、蓝蓝的天空,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四.相关链接——写雨诗句集萃: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6.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