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6:59:15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0分)

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铸造青铜器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芳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酒 B.加碘食盐 C.蒸馏水 D.酱油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黄酒中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加碘食盐中有食盐、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酱油中色素、食盐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不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做“保护气”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分析】本考点属于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还有三态变化.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答案会很好解决.

【解答】解:A、氧气的水溶性是不易溶于水,而不是不溶于水,故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不能做“保护气”,故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最基础的考点之一,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铜丝做电线 D.稀有气体做保护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判断. B、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和氢气的可燃性及燃烧产物判断. C、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和铜的导电性判断.

D、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判断.

【解答】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这一性质必须通过呼吸作用这一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同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一性质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C、铜丝做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正确.

D、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它的稳定性,这一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B.红磷在空气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紫红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发意外事故;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C、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有水生成;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解答】解:

A、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发意外事故,但图中没有点燃,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B错误; C、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加热固体的方法.

7.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动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A、绿色食品是不含污染物的食品;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只有保持相对平衡才能使各种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A、绿色食品中也含有化学物质.故选项错误;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氧气不是越多越好.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8.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运用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步骤注意事项作出选择. 【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A不对.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B对.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倒过来先用手握住试管再把导管放入水中,有可能气体受热膨胀跑到空气中,水槽中不会出现气泡,C对.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D对. 【点评】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查,覆盖的知识点全面.

9.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0分) 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铸造青铜器皿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