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年会暨质量报告发布会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年会
暨质量报告发布会
李进:
尊敬的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尊敬的各位高职同仁,现在我们召开“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年会暨质量报告发布会”。 我们这个发布会将要传达三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质量报告,社会责任
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在教育部职成司直接指导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组织、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了《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2012?发现高职》质量形象画册。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首次社会发布。
同时,在全国200多所高职学校和20多个省份公布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基础上。推荐部分省市与院校的质量报告。
高职战线首度发布质量报告,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反思,是高职院校办学者、管理者、教学者通过实践提炼高职教育思想和强化高职教育理念的一种努力与尝试,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传达了高职战线坦诚面对公众、承担社会责任、坚定服务社会、坚持改革发展的精神状态。 第二个信息:类型教育,改革探索
南北朝范缜“形神合一”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高职质量报告是“神”,高职质量形象画册是“形”,形神合一,形神俱备,说明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应基本国情的教育类型,作为新型的高等学校,高职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具有特殊的贡献,高职学校已经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生命力,“服务域”和“发展域”将更加清晰。
社会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轴心,把价值观念、职业规范、科学知识、专门技能、审美素质、情感意志等贯穿整合起来。高职教育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推进“校社联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模式,坚持实施“理实一体、学训并重、双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开展“做中学、做中教、定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坚持完善“内外协同、双向评价、质量监控”的管理体制机制。 不可替代,高职质量的支点,两个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匠人营国”(吴良镛);民生和谐,大众化教育,社会和谐发展,国民素质提升。 第三个信息:群体形象,理念识别
质量形象画册,用真实平实的故事,有冲击力的照片,通俗易懂的文字,反映目前高职教育质量的基本现状。这是从全国高职院校推荐的近万个故事图片中遴选组编的。这是初稿,8月正式出版,同时出全英文版,向全世界发行。
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眼中的高职,是不一样的大学,学习与工作融合,校园与职场交替。学生阳光、踏实,家长放心、欢心,用人单位愿用、想用。有家长的放心、欢心、有企业的愿用、想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就叫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到人民心里去。我们反映的是高职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初露端倪的一流高职的方向。 不一样在于社会需求不一样,人才规格不一样。第一线人才。
于是,有了不一样的办学理念、不一样的培养模式、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不一样的质量标准,带来的是不一样的校园文化、不一样的校园生活、不一样的学习场所、不一样的精神状态。
众多不一样归结到本质特征,透视出一种教育价值,高职教育质量的灵魂是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是一种新型的相互作用大学,不一样中有一样,这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最后,要强调的是,“忠诚教育事业、贯彻国家要求、忠于职守、克难创新”已经成为高职战线的主体文化。一大批对高职教育事业执著追求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长,一大批富有激情、努力开拓的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一大批学业有成,爱岗敬业的学子。他们造就了不一样的高职,他们还将继续成就不一样的高职。
-------2012-7-12 14:38:33
马树超: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各位报告“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年度报告”。
首先,非常感谢委托方——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给我们机会,还要感谢教育部的葛司长和范处长给予我们的质量报告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合作方——麦可思院长王伯庆,和参与编写的各位编委会委员。同时,在这里感谢媒体始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到会的各位院长,各省教育厅的代表,以及其他的各位代表。他们都对我们本次的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20亿元,面向全国所有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每所院校建设一到两个重点专业,950个院校的1753个专业全面铺开。它标志着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点到面。因为在六年以前,2006年当时也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20亿元,同样的20亿元,由点到2011年的面,这是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
2011年,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学校要发布人才培养质量的年度报告,而高等职业教育由200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及其一批其他院校共同带头和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建设兵团都向社会公示了他们的质量报告,今天国家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的公布,实际上也是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年报的导言部分专门讲,我们产学研合作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而言,纵向研发经费突破2000万元,加上横向的将近3000万元。实际上它表明一批地处三县城市,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的高职院校的服务域和发展域日益清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我想这是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的第三个标志。 第四个标志,国家示范建设和骨干校建设进一步推进。
2011年40所国家骨干校建设的启动,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整个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等等,还有许多标志性的行动。
按照教育部关于各地和各部关于这个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和教育不职成司组织编写了《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全国200多所高职学校和20多个省份公布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我们这次国家版的年度质量报告有五个方面的资料来源。
一个就是以刚才所说的200多所高职学校的20多个省份的质量报告为基础。
第二就是作为第三方的麦可思研究院,多年来对于大学生就业及其就业质量的分析报告的有关资料。
第三就是我们国家教育部的教学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数据平台的数据。 第四就是一些公开出版发表的数据和资料。 第五就是我们现场调研的数据和资料。
我们这个质量报告以“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作为代序,实际上它是点出了我们这个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年度的一个主题———挖掘、寻找或者作为趋势来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所以,我们结合高职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发展的大量实例,与我们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试图告诉读者,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并适应基本国情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
作为新兴的高等学校,高职学校对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贡献,高职学校已经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其服务域和发展域将更加清晰。
我们这次高职质量报告分为概览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贡献、挑战展望等六个部分。
这六个部分的逻辑思考主线是这样的,因为是第一次公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因此,我们增加了概览历程这一章节。作为概览与历程,实际上我们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具有中国特色,并且适应中国基本国情的一种教育模式。
首先它是中国首创,其次是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昨天是世界人口日,实际上我们在2011年10月份世界公布的人口数字已经达到70个亿,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作为老百姓非常希望读书的一个社会文化的环境,我们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个模式或者说教育类型,既让年轻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又能够学会一技之长,顺利就业,这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我们顺应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要求。因为在工业化社会,可能我们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就可以满足培养一线劳动者、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服务人员的要求。而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在一线的工人和一线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都需要具备我们目前所要求的专科学历这么一种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在概览部分专门推出了我们这种模式。
在历程部分,我们按照1980、1999、2006年三个时间结点。我们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是高等职业教育举旗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决定的时候,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因此我们整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