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文化差异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原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22:55:58

中西文化差异寻根

摘要: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和改变着自然,而文化塑造着人类。中西方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孕育并塑造着他们,就像一块宝玉被打磨成精细的工艺,而不同的自然环境就像不同的工匠,所雕琢出的成品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自然直接影响下的不同经济结构也塑造了不同的中西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自然地理、经济结构、文化

人类是由高级的灵长动物进化而来的,而世界各地的猿人,在生活和劳动中,并没有出现本质的的区别,他们都是杂食性的饮食方式、过着群居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为了生存学会采集和狩猎、懂得制作并使用简易的工具。从人猿到人类,变化了的是脑容量增大、对环境有较长的适应性、工具的制作更精细。因而,各地的原始人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从相似到差异纷呈,创造了现在丰富多彩的中西文化?

一、 中西方的自然地理差异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与文化

中国自然地理土地面积广大,物种丰富多样;地形多样,世界上的地形种类在中国几乎都有。第一阶梯上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第三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气候也是多样的。

无论是人猿还是人类都是自然中的动物,都离不开自然而存在。人猿和人类早期都是依赖自然、顺从自然的。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一国之内,瞬息万变,千变万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使得中华民族的适应性很强,面对多变的自然,具有包容性。以宗教文化来说,在西方,西方的三大宗教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的教义都是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位真神,而要求其教徒只能信奉一位真神,不允许有多重信仰。耶路撒冷是世界宗教中心,西方三大宗教聚集在那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的意思,但是那里却不太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们为了争夺这片圣地,常有局部的暴动,现在耶路撒冷反而是世界争端之地。而中国正好相反,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都能和平共处,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另外,中国高山大河众多,大山大河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山河图,中国民族的衣食住行、政治兴衰都与千山万水相连,也促成了独特的文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诗句都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和政治变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情结。

但是,中国三面环山,东南面海,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的边界,使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的一段时间内不受外来干扰,养成了独立性,自给自足。加上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容易导致夜郎自大心理。清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凭借着中国地大物博、认为自己天朝帝国,无所不有,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蛮夷小国。最后导致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西方的自然地理与文化

而西方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与中国的正好相反。大海是西方文化的摇篮,西方拥有辽阔的海洋,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大。欧洲43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面海,欧洲海岸线绵长,以平原为主,整个欧洲大陆就是一个平坦的半岛,而美洲也同样如此,大洋洲更像飘在海中的浮萍。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欧洲大多数国家属于小国寡民的状态,并且紧紧相依,四周又有诸多的海域。国土面积不大,意味着他们的能源就会想到贫乏。在能源处在危机状态,就会向外扩张,历史的“十字军东征”“世界大战”和各式各样的侵略战争正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决定他们的民族的性格都具有冒险性和外扩性特点。

二、 自然条件影响下经济结构与文化

(一)中国经济结构与文化

在自然条件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结构对文化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在秦汉时期,就拥有六千万人口,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多关注人伦。耕地面积却远远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这样不得不使农民在所分得的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对土地作最精济的利用。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的条件下,虽然忙碌辛苦,也仅能糊口,这便养成了安土重迁,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对他们来说,土地就是生命,离开或失去土地,就意味着贫穷与死亡。 这种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则表现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厚情怀。这种文化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另外,这种精耕细作、自

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使广大的农民视野狭隘,只关注一家之温饱,不问时政。只要统治者不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就安于现实,因而中国农民成为世界上最有忍耐性的农民。

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更使得属于同一种血缘的人们处于为何本家族或本家庭共同利益的需要而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求稳团结,集体性强。同时也具有排外性。随着家族的发展,为了稳定维持家族内部的稳定,出现了宗法制以及其下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这种家国制度的影响下,缺乏个人主见,没有独立性,容易随波逐流,盲目从众。

这种安分守己,靠天吃饭,寻求规律适应环境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也给使中华民族的出现思维定势,中国的传统科技,甚至是四大发明都是观测记录精确,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落后与西方,并且大多都是一些总结前人经验的著作,导致中国科技没有太大的创造性。

(二)西方经济结构与文化

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受中纬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晴天少,雨日多,不适宜需光照充足的小麦、水稻生长,但阴湿的天气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同时又是平原地形,对于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畜牧业生产是以放牧牲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生产劳动,为使牲畜能吃到饲草,人们需要驱赶它们寻找适宜放牧,所以从事畜牧的劳动地点是不固定的。放牧者在感受到季节或者气候变化,意识到对牲畜生长不利时会采取措施,迁移或者转移,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

另外,牲畜是受放牧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和支配,不同于农业生产那样,看天劳作,严格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规律。这样畜牧业又强化了人的主动和主导地位。这种受客观环境和自然规律制约和束缚较小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开拓精神和主动进取精神。长期的游牧,极富冒险精神,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为了游牧,他们敢于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走自己从未走过的路,更敢于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在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和这种乐于冒险创新的精神影响下,欧洲航海活动频繁“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都是人类对外开拓的一大进步。虽然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明朝的宦官郑和奉命曾七下西洋,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宣扬国威。而且早在郑和下下西洋之前,自唐朝中期以来,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的商旅因陆上“丝绸之路”被吐蕃阻断,改由“海上丝绸之路”而郑和下西洋走的就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所以较少开拓和冒险的成分,只能说是一大壮举。

由于流动性强,迁徙不定,地域观念比较单薄,家族式的辈分不像中华民族那样重视,而且在迁徙过程中,他们的眼界得到拓宽,接受新鲜事物快,较不保守,而且思维方式多样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牲畜受人的支配和驱使,同时也是放牧者的发泄对象,放牧者把心中的积怨通过鞭打或其他方式发泄到牲畜身上,这种行为容易养成游牧民族直率的性格,但其克制力较差。而以农业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无法对庄稼发泄心中的怨愤,只能忍声吞气,克制力较强。

相对于安土重迁求稳团结的中华民族,西方则更注重个人意识,崇尚英雄,因而个人意识强,具有英雄情结,独立开放精神强。从希腊神话由神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还是英雄的故事,其中的主角都是形象极具个人魅力的个体,都具有自由开放的个性,都是欧洲人心中英雄的标志。

结语

自然环境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好比自然环境在人身上刻下模印,在常年累月的打磨下,形成缤纷多彩的各民族文化。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包容性、保守性、封闭性、独立性、集体主义、求稳团结。而西方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冒险性、创新性、个人主义。不同的民族文化创造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也成为一种确认民族身份的象征。中西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所以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为跨交际交流和商品贸易往来的基本前提,也成为不同地域、种族、肤色、语言、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人群相互了解、沟通、合作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军,朱筱新.中西文化比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2]李新柳.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8

搜索更多关于: 中西文化差异原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西文化差异寻根 摘要: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和改变着自然,而文化塑造着人类。中西方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孕育并塑造着他们,就像一块宝玉被打磨成精细的工艺,而不同的自然环境就像不同的工匠,所雕琢出的成品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在自然直接影响下的不同经济结构也塑造了不同的中西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自然地理、经济结构、文化 人类是由高级的灵长动物进化而来的,而世界各地的猿人,在生活和劳动中,并没有出现本质的的区别,他们都是杂食性的饮食方式、过着群居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为了生存学会采集和狩猎、懂得制作并使用简易的工具。从人猿到人类,变化了的是脑容量增大、对环境有较长的适应性、工具的制作更精细。因而,各地的原始人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从相似到差异纷呈,创造了现在丰富多彩的中西文化? 一、 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