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镇级小课题
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是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
4、愉悦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愉快地教,学生才能愉快地学。教师通过丰富生活内容帮学生搜索和提炼写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艰苦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教与学的美感和愉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5、环境育人原则
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开发环境教育的能量,不断创设崭新的现代化的外部条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6、创造性原则
以创造性原则为基点,坚持借鉴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采用前测、后测的形式设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同时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作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l、作文训练”生活化”
作文训练要着眼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学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入现代生活的”活水”,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了学生提供所需的作文信息和知识源。当学生悟出他们热爱的生活之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作文时,学生便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写了。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网络……所透露的各种活生生的作文信息;中外名著、唐诗宋词、历史巨片……所反映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无一不是极好的作文训练材料;歌舞晚会的节目串词、各地名胜的风光解说、电视节目的生活透视风格、主持人的主持风采、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生动活泼的广告用语…… 无一不属极好的作文训练的范畴。
教师应该面对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进行分阶段、有梯度的序列作文、专题作文训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观访问活动中吸入”活水”—谈参观的感受,写参观所见物品的说明文;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吸入”活水”一一如假日帮助家长买菜购物、开展”我当一日小经理、小老板、小营业员、小推销员”活动,举行广告设计比赛等;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活水”一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观察日记;结合出黑板报、墙报,写通讯稿、儿歌、小故事,结合课外阅读和听广播、看电影电视,写读书笔记、观后感;结合调
查、游览,写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的作文训练,努力缩短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2、学生生活“文学化”
要使作文生活化,就必须让学生生活”文学化”。学生生活”文学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l)家庭生活”文学化”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丰富的,除语文学习外,其他各门课程不仅有课本,而且还完成一定的作业,或书面的或口头的,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的机会,而这个运用语文的机会,恰恰又包含了学语文、用语文、练写作的过程。另外,平时的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接待客人、讨论问题、阅读产品说明……都可以和学语文、写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努力拓展学习写作的天地。
(2)校园生活”文学化”
作文教学应当充分施展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广阔的校园空间,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学生在创办文学社、编写校刊校报、出版版报墙报,组织校园广播、网站,定期不定期举行娱演出、演讲比赛、读书节、文化节等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将主动地、生活泼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社会生活”文学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社会生活”文学化”,就要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工具参与社会实践。如搞社会调查、参观游览、社区服务、义务劳动,以及配合语委的街道广告用语用字普查执法活动等等。参与这类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3、作文形式多样化
(l)说与写有机结合。说为先导,以说带写。
(2)做与写有机结合。各种有趣的活动,可让学生在做中激发写作兴趣。
(3)画与写有机结合。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全部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 (4)看听与写作有机结合。寓写于听、看之中,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情至而文生。 (5)用与写有机结合。写作与实用相结合,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二)、生活作文评价体系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不但要对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正确地恰当地评价,而且要对与作文教学有关的校内活动进行评价。不但评价结果,更要评价过程。不但要进行硬性的书面评价,更要重视自我品价、同伴互评等软性评价的作用,以此来构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相结合的生活作文评价体系。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5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①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作文教学沙龙、作文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 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④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同时出台一套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九、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使学生乐于习作,习作中充满真情实感,充满生活的味道。 2、可视成果:学生的习作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