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笔记[1]

微观经济学笔记[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22:22

微观经济学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定义——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愿意且能够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差额所代表

的利益(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原因——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律,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

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

PD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PSP*P*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Q*Q*0Q 0Q (2)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定义——生产者供给商品时实际提供的价格PSD供消费者剩余与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价格之间差

求额所代表的利益

均 计算公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

衡P*卖者的实际成本 时本质——企业赚的利润 卖方在出售过程中的得到的收益 经济地租 利生产者剩余 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益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最小收益的数量

Q*0(3)市场总剩余 Q定义——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

计算公式——生产者剩余=卖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

一卖者的实际成本=买者的评价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第三节供求均衡及均衡价格、均衡产量三、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PP1P0P2E2E0E1S第三节供求均衡及均衡价格、均衡产量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的情况PP2P0P1E2S2E0E1DOQ2Q0Q1QS0S1OD2Q2Q0Q1D0D1Q 91

微观经济学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的情况(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1)原因:非价格因素(外部因素)

(2)变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大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小

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的情况(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1)原因:非价格因素(外部因素)

(2)变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大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小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的情况:

(1)同方向变动 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不变

左移:均衡价格不定,均衡产量下降(同减) 右移:均衡价格不定,均衡产量上升(同增) 价格上升:需求增加幅度>供给增加幅度 变动幅度大小 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幅度<供给增加幅度

价格不变:需求和供给增加幅度相同 (2)反向变动 需求右移,供给左移:价格上升,产量不定(供不应求)

需求左移,供给右移:价格下降,产量不定(供过于求)

第四节 价格政策——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一、价格控制

1、定义: 政府对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设定限制成为价格控制(或价格管制) 2、实质: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对市场的一种扭曲 3、分类:

(1)价格上限:限制价格、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 )

定义: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生活,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目的:大多为抑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或基于保护消费者的考虑

影响:直接导致商品供给的缺口,易导致 消费者排队问题和黑市交易盛行 配给制,产生腐败等问题 实际上,价格上限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造成对消费者的伤害 1、政府购买或出口PP1FEP以配给制解决供不应求PeP1FEGS过剩GSPe短缺OQ1QeQ2DQ2、限制产量OQ1QeQ2DQ片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片面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2)价格下限:支持价格、最低限价(support price) 不可长期实行 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目的:大多为扶持某些行业发展,或基于保护生产者的考虑

影响:导致商品供给过剩,政府为过剩的商品买单,损害生产者的利益

措施:政府收购多余产品作为储备,鼓励多余产品出口,限制产量、维持价格

91

微观经济学

二、税收政策: 1、分类:

(1)向消费者征税政策:

结果 消费者 购买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花费增加,收益减少 实际可支配资金减少,即收入水平下降

价格 实际付出价格降低,但含税价格高于原均衡价格 生产者实际价格与消费者付出价格相同

政府:以税收收入形式得到销售的一部分收益 影响 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供给曲线不变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减小,消费和生产缩减,抑制消费和生产活动 (2)向生产者征税政策:

结果 生产者 提供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增加

将税收以价格形式(部分)转移给消费者 价格 含税价格下降至新的平衡价格即销售价格

生产者实际价格下降但有损失,消费者付出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影响 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消费量和生产量缩减 抑制消费和生产活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均受损 2、结论:

(1)从价税:价格的一定比例征收税款,税额不定 (2)从量税:按单位产品或数量征收税款,税额不变

二、政府税收政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以税收(单位产品税或从量税)为例:PP0+TP1P0P2P0-TOQ1Q0S+TE1TE2TD-TQ结论一:STE无论课税对象是谁,政府税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P1=P2+T生产者实际得到价格:P1-T=P2D

91

微观经济学

PS+T结论二:通常情况下政府E税收实际是由买P1卖双方共同承担1TSP0T的,即名义纳税E人并不完全等于P2ED实际负税人。2消费者税负:(P1-P0) ×Q1OQ1Q0Q生产者税负:(P0-P2) ×Q1

PS+TPE1’1’E结论三:P11TSP买卖双方各0TP’E2E’自实际税负大小P2E22D取决于需求弹性D’和供给弹性。OQ1Q1’Q0Q 需求曲线的斜率即弹性,关系到消费者与生产者税负分配 弹性小:更易于转移税负于消费者(生活必须品)

91

搜索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笔记[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定义——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愿意且能够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差额所代表的利益(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 原因——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律,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计算公式——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 PD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PSP*P*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Q*Q*0Q 0Q (2)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定义——生产者供给商品时实际提供的价格PSD供消费者剩余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