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2节含答案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读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表,完成第1~2题。
主要粮食冬小麦 春小麦 水稻 作物 主要经济棉花、花亚麻、甜棉花、油橡胶、香蕉作物 生 菜
1.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区域位置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乙地可能为黑龙江北部,一年两熟
C.丙地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丁地可能为海南省,一年两熟
2.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 A.乙地热量不足,不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 B.甲地地广人稀,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
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山地丘陵多,山区面积广 D.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黑土肥力下降
解析第1题,据图表信息可知,甲地为华北平原;乙地为东北平原;丙地为长江以南流域;丁地为珠江流域。华北平原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黑龙江北部作物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作物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据此选A项。第2题,乙地(东北平原)热量不足,但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有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甲地(华北平原)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丙地属于长江以南流域,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丁地(珠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酸雨。据此选C项。 答案1.A 2.C
枣树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土壤pH在5.0~8.6之间,枣树都能正常生长结果,有著名的“铁杆庄稼”之称。下图示意我国红枣主产区分布状况。读图,完成第3~4题。
1
甲 乙 丙 丁 水稻 菜 等
3.我国红枣主产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 A.水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华人居住区,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造成非华人市场难以开拓的主要原因是( ) A.冷藏、保鲜技术差
B.交通运输
C.贸易壁垒森严 D.饮食习惯不同
解析第3题,红枣主产区分布在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第4题,国外多数国家没有种植红枣的历史,因而各国消费者对红枣的价值了解不全面,也没有食用红枣的习惯,使得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答案3.D 4.D
近年来,“红色产业”赋予了新疆炫目的色彩,包括番茄、辣椒、红花、枸杞、红枣等“红色”农作物,正逐渐成为新疆农业最亮丽的风景线,而地膜加滴灌的农业生产技术更是给新疆农业带来了重大突破。据此完成第5~6题。
5.影响新疆“红色”农作物加工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传统的加工技术 C.优厚的政策倾斜
B.广阔的消费市场 D.兰新高铁的通车
6.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2
①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大面积种植喜热水果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③排灌结合,防止土壤盐碱化 ④增施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第5题,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A项错。政策支持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C项错。高铁主要用于客运,D项错。影响新疆“红色”农作物加工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广阔的消费市场,B项对。第6题,新疆气候干燥,农业发展中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②对。要合理灌溉,排灌结合,防止土壤盐碱化,③对。该地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喜热水果,①错。增施化肥,提高土壤肥力,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④错。故D项对。 答案5.B 6.D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混合农业 C.③地为季风水田农业
B.②地为商品谷物农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8.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B.②地生产规模小,单产高 C.③地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D.①③两地的生产规模大
解析第7题,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都较高,且商品率高,农业地
3
域类型为混合农业;②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很高,为大牧场放牧业。第8题,①地(混合农业)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强;土地实行轮作或休耕,有利于恢复地力;农业生产规模大。②地(季风水田农业)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单产高。③地(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较高。 答案7.A 8.C
9.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农作物生长期、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东北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依靠广阔的草原,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第(3)题,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与耕地面积广、粗放耕作、农田基本建设差以及自然灾害频繁有关,商品率较高与其农业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有关。
答案(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几乎无须施用化肥。
(2)东北地区草原广阔,饲料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京津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
(3)单产低:东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历史上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较为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商品率高:东北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