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五古诗文理解记忆句子默写题
是: , , 。
5、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7、 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8 、逍遥游中用“-----------------,
--------------------?”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
是: , , , , ?
10、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的两句是“--------------------。”
11、 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1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13.《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鴳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
14.《逍遥游》中斥鴳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
8、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0、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2、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3、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14、而彼且奚适也。
15.《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16、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现实社会的四种人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1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 19、《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
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20、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
是: , , 。 2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2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
是 , , 。 1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7.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0、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陈情表》 1. 李密用“ ,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