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胚胎学(完整版)

胚胎学(完整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9:45:14

随即裂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somite) (图21-15、图21-16)。体节左右成对,从 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并逐渐增多。第5 周时,体节全部形成,共42?44对。体节 将主要分化为背侧的皮肤真皮、骨骼肌和 中轴骨骼(如脊柱)。脊索的大部分将退化 消失,仅在脊柱的椎间盘内残留为髓核。 (2)间介中胚层(intermediate

mesoderm): 位于轴旁

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分 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见第24章)。 (3)侧中胚层(lateral

mesoderm):是中 胚层最

外侧的部分。其内部先出现一些小的 腔隙,然后融合为一个大的胚内体腔,并 与胚外体腔相通,侧中胚层便分为两层 (图21-13、图21-18)。与外胚层相贴的为

体壁中胚层(parietal mesoderm),将主要分 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骨骼和血管等;与内胚层相贴的为脏壁中 胚层(visceral mesoderm),覆盖于由内胚层演化形成的原始消化管外面,将分化为消 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 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膜腔。

3.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被包入胚体形成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咽喉及其以下的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二)胚体形成

伴随三胚层的分化,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形成头褶、尾褶和左右侧褶,扁平形胚盘

逐渐变为圆柱形的胚体。胚盘卷折主要是由于各部分生长速度的差异而引起。胚盘中轴部由于神经管和体节的生长而向背侧隆起,又由于外胚层的生长速度快于内胚层,旁 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中胚层 的细胞通常先形成间充质(mesenchyme, 见第3章),然后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肌 组织和血管等。 (1)轴旁中胚层(paraxial

mesoderm ):

紧邻脊索两侧的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 成一对纵行的细胞索,即轴旁中胚层。它 随即裂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somite) (图21-15、图21-16)。体节左右成对,从 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并逐渐增多。第5 周时,体节全部形成,共42?44对。体节 将主要分化

为背侧的皮肤真皮、骨骼肌和 中轴骨骼(如脊柱)。脊索的大部分将退化 消失,仅在脊柱的椎间盘内残留为髓核。

(2)间介中胚层(intermediate

mesoderm): 位于轴旁

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分 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见第24章)。

(3)侧中胚层(lateral

mesoderm):是中 胚层最

外侧的部分。其内部先出现一些小的 腔隙,然后融合为一个大的胚内体腔,并 与胚外体腔相通,侧中胚层便分为两层 (图21-13、图21-18)。与外胚层相贴的为 体壁中胚层(parietal mesoderm),将主要分 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

骨骼和血管等;与内胚层相

贴的为脏壁中 胚层(visceral mesoderm),覆盖于由内胚层 演化形成的原始消化管外面,将分化为消 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 和间皮等。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 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膜腔。

3.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被包入胚体 形成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咽喉及其以下 的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 织,以及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 膀胱等器官的上皮组织。 (二)胚体形成

伴随三胚层的分化,胚盘边缘向腹侧 卷折形成头褶、尾褶和左右侧褶,扁平形胚 盘逐渐变为圆柱形的胚体。胚盘卷折主要是 ‘由于各部分生长速度的差异而引起。胚盘中 轴部由于神经

管和体节的生长而向背侧隆 起,又由于外胚层的生长速度快于内胚层, 这样导致了侧褶,使外胚层包于胚体外表, 内胚层卷到胚体内部。胚体头尾方向的生长 速度快于左右侧向的生长;头端由于脑和颜 面器官的发生,故其生长速度又快于尾端, 因而胚盘卷折为头大尾小的圆柱形胚体,胚 盘边缘则卷折到胚体腹侧,并逐渐靠拢,最 终在成胳处会聚(图21-18)。 圆柱形胚体形成的结果是,胚体凸入 羊膜腔,浸泡于羊水中;体蒂和卵黄囊于 胚体腹侧中心合并,外包羊膜,形成脐带; 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分别转到胚体头和尾的 腹侧;外胚层包于胚体外表;内胚层卷折 到胚体内部,形成头尾方向的原始消化管, 其中段的腹

侧与卵黄囊相通(两者相连的 一段卵黄囊相对狭窄,称卵黄蒂),头端由 口咽膜封闭,尾端由泄殖腔膜封闭。至第8 周末,胚体外表已可见服、耳、鼻及四肢, 初具人形(图21-19、图21-20)。 五、胎膜和胎盘

胎膜和胎盘是对胚胎起保护、营养、 呼吸、排泄等作用的附属结构,不参与胚 胎本体的形成。有的结构还有内分泌功能。 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即与子宫壁分离, 并被排出体外,总称衣胞(afterbirth)。 (一)胎膜

月台膜(fetal membrane )包

括域毛膜、 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胳带(图21-21)。 1.线毛膜(chorion) 由滋养层和衬于 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植入完成后, 滋

养层已分化为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 两层(图21_5)。继之细胞滋养层局部增 殖,伸入合体滋养层

内,形成许多绒毛状 突起。这样,外表的合体滋养层和内部的 细胞滋养层构成了初级绒毛干。第3周时, 胚外中胚层伸入绒毛干内,改称次级绒毛 干。此后,绒毛干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分 化为结缔组织和血管,并与胚体内的血管 相通,此时改称三级绒毛干。各级绒毛干 的表面都发出分支,形成许多细小的绒毛

(图21-22、图21-23)。同时,绒毛干末端 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穿出合体滋养

层,伸抵蜕膜组织,将绒毛干固着于蜕膜上。 这些穿出的细胞滋养层细胞还沿蜕膜扩展, 彼此连接,在绒毛膜表面形成一层细胞

滋 养层壳,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牢固连接。 原滋养层陷窝演变为域毛干之间的绒毛间隙,其内充

满来自子宫螺旋动脉的母 体血,绒毛浸浴其中,胚胎通过绒毛汲取 母血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 胚胎早期,整个绒毛膜表面的绒毛均 匀分布。之后,由于包蜕膜侧的血供匮乏,绒毛逐渐退化、消失,形成表面无绒毛的 平滑级毛膜(smooth chorion )。基蚁膜侧 的血供充足,该处绒毛反复分支,生长茂 密,称

丛密级毛膜(villous chorion),它与 基蜕膜一起组成胎盘。丛密绒毛膜内的血 管通过跻带与胚体内的血管通连。此后, 随着胚胎的发育增长及羊膜腔的不断扩 大,羊膜、平滑绒毛膜和包蜕膜进一步凸 向

子宫腔,最终与壁蜕膜融合,子宫腔消 失(图 21-21、图 21-24)。在绒毛膜发育过程中,若血管发育不 良或与胚体血管未通连,胚胎可因缺乏营 养而发育迟缓或死亡。若滋养层细胞过度 增生,绒毛内结缔组织变性水肿,血管消失,胚胎发育受阻,绒毛呈水泡状或葡萄 状,称水泡状胎块或葡萄胎。若滋养层细 胞癌变,则称绒毛膜上皮癌。

2_羊膜(amnion) 为半透明薄膜,由 一层羊膜上皮和少量胚外中胚层构成。羊膜腔内充满羊水(amniotic fluid),胚胎浸泡在羊水中。羊膜最初附着于胚盘的边缘, 与外胚层连续。随着胚体形成、羊膜腔扩 大和胚体凸入羊膜腔内,羊膜在胚胎的腹 侧包裹体蒂,形

成跻带。羊膜腔的扩大逐 渐使羊膜与绒毛膜相贴,胚外体腔消失。

妊娠早期的羊水呈无色透明状,由羊 膜不断分泌和吸收。释娠中期以后,胎儿 开始吞咽羊水,其消化、泌尿系统的排泄 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也进入羊水,羊水变 得混浊。

羊膜和羊水在胚胎发育中对胚胎起着 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胚胎在羊水中可较自 由地活动,有利于骨骼和肌肉发育,并防 止胚胎局部粘连或受外力的压迫与震荡。 临产时,羊水还具有扩张宫颈与冲洗产道 的作用。随着胚胎长大,羊水也相应增多, 足月分娩时有1000?1500ml。羊水过少 (500ml以下),易发生羊膜与胎儿粘连,影 响正常发育;羊水过多(2000ml以

上),也 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羊水含量不正常, 还与某些先天性畸形有关,如胎儿无肾或 尿道闭锁可致羊水过少;无脑畸形或消化 管闭锁可致羊水过多。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查、DNA分析或测定羊水 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以早期诊断某些先 天性异常。

3.卵黄囊(yolk sac) 位于原始消化 管腹侧(图21-18)。鸟类胚胎的卵黄囊贮有大量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人胚 胎的卵黄囊内没有卵黄,其出现也是种系 发生和进化过程的重演。人胚胎卵黄囊被 包入胳带后,与原始消化管相连的卵黄蒂于第6周闭锁,卵黄囊逐渐退化。

4.尿囊(allantois) 是从卵黄囊尾侧

搜索更多关于: 胚胎学(完整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随即裂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somite) (图21-15、图21-16)。体节左右成对,从 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并逐渐增多。第5 周时,体节全部形成,共42?44对。体节 将主要分化为背侧的皮肤真皮、骨骼肌和 中轴骨骼(如脊柱)。脊索的大部分将退化 消失,仅在脊柱的椎间盘内残留为髓核。 (2)间介中胚层(intermediate mesoderm): 位于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分 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见第24章)。 (3)侧中胚层(lateral mesoderm):是中 胚层最外侧的部分。其内部先出现一些小的 腔隙,然后融合为一个大的胚内体腔,并 与胚外体腔相通,侧中胚层便分为两层 (图21-13、图21-18)。与外胚层相贴的为 体壁中胚层(parietal mesoderm),将主要分 化为胸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