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昆曲
昆曲艺术
3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 “百戏之祖”。
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新兴的京剧继承了昆曲的部分剧目和曲牌,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昆曲的行当和表演体制,同时克服了昆曲语言的局限性,从而赢得观众的拥戴,成为继昆曲之后主宰中国剧坛的重要戏剧样式。
4.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1. 昆曲有极高的技巧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学昆曲。如京剧演员梅兰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昆曲。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之代表作《林冲夜奔》即以昆曲形式演出。
2. 昆曲是“活化石”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3. 昆曲属“濒危物种”
在18世纪的后期,地方戏兴起,昆曲由于过于文雅和繁难,便呈衰落趋势。194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除“国风新型苏剧团”及“半付昆班”竭力延续昆曲艺术生命之外,已没有一个职业性表演团体,老艺人有的回家务农,有的摆摊糊口。
作家作品: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
5顾坚
虽然,元代末年,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
但,昆曲能广为流传,并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得益于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清曲唱家魏良辅改良昆山腔,融南北于一炉,使昆腔具细腻婉转的特色
6魏良辅
“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 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四十岁后整理总结曲唱心得,著为《南词引正》。
五十多岁时招赘北曲名家张野塘为婿,共同切磋曲学。 六十岁左右,昆山腔在曲坛的宗主地位大致确立, 魏良辅作为“曲圣”也渐为世人所公认。“昆曲之祖” “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
昆腔演唱的传奇新作《玉玦记》、《鸣凤记》、《浣纱记》等,新腔始风行大江南北,成为领导性的戏曲声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前后两百多年为昆曲全盛时代,昆剧舞台艺术亦在清朝中叶发展成熟。此后花部兴起,以昆剧为代表的雅部逐渐退出舞台,然薪尽火传,其声腔和表演艺术深刻的影响了后来剧种,如京剧;民间曲社唱曲活动也一直绵延不绝,成为保存曲唱规范的主力。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生卒年不详)。同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相仿,魏良辅的生平记载十分简略。结合当时人著作中的一些材料可以知道,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籍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
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魏良辅善于演唱,但对乐器并不精通。在改革昆山腔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河北人张野塘(生卒年不详)的大力帮助。张野塘是个很有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
昆曲改革的成功给魏良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广大听众。一批民间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学习昆曲的演唱技法,使得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周围地区传播开来。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约1521―约1594)的《浣纱记》。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江苏、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域主要的戏剧形式。
7.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8]
大约到了明代末期的万历年间,另一位昆曲发展史上伟大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诞生了。他比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大15岁,两人在同一年去世。
明年就是他们逝世400年,中英戏剧界是否会有隆重的活动来纪念呢?敬请期待!
8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 《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 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汤显祖的《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当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在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剧场赢得阵阵欢笑的时候,在中国富绅的家庭表演场地或民间的露天剧场里,《牡丹亭》中那个神秘而绮丽的梦境也正弄得人们如醉如痴。《牡丹亭》突破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情与理的冲突,试图去追寻一种“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爱情观。
9 游园惊梦《牡丹亭》
主要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太守之女,她一生的生死缘起都因为一场梦。 这做梦的地点其实不远,就在她家的后花园。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悦事谁家院?”
在梦中,在花神引领下,她撞见了美男子柳梦梅。这样素味平生的一对璧人,在电光石火一望之间,一见倾心,一见钟情,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梦醒后,杜丽娘还要去后花园寻梦,但寻之不得,只看到一棵梅树。
后来,她就因梦成疾,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曾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10. 梦幻之美
昆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昆曲,既有美丽缠绵,温婉细腻的梦幻之美,就如《牡丹亭》,又有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更有诙谐幽默,搞怪生动的诙谐之美。 11.梦幻之美
首先是梦幻之美,我们之前已经讲了杜丽娘的梦。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于丹讲讲昆曲的梦幻之美。
确实,梦,是人生的一种代偿。
12.悲壮之美
昆曲不仅仅是美丽的梦幻,也并非全部都是儿女情长,它也表现一种慷慨激昂的悲壮!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单刀会 刀会》的片段,这个片段讲的是:三国鲁肃为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仍单刀赴会,凭借自己的智勇双全,安全返回。
大家注意他的声音和动作,看看能不能感受到其中的悲壮之美?
有没有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昆曲的悲壮之美的呢?
悲壮是一种情怀。慷慨悲歌。
13.诙谐之美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说我要是“渴酒欲饮海”,我可以去喝干大海,“诗狂可上天”,我的诗疏狂的时候,我是可以上天的。这样的人,有了高力士为反衬,更能显出他的狂妄。 高力士,在当时也是不可一世的人物,上上下下,连太子都称我做兄,朝廷上下,都尊我一声公公。但李白却要高力士脱靴。
四: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五:
昆曲称角色为“家门”
各类角色的代表剧目称“家门戏” 生行可以细分为五门: 大官生、小官生、巾生
、穷生、雉尾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