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3:46:39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相关税收政策评析

3.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各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分析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地的地方政府所组织的地方税收入的部分;二、由于该地区的国有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三、由当地地方政府征收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土地和海域有偿转让收入等;四、当地地方政府组织的共享税中属于地方政府那部分;五、该地区的其他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可以说明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满足本地区公共需要能力的大小。

从表3-1的数值可见,我国各个区域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都不尽相同,同一个地区会在不同的年份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东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

表3-1 2009年各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占GDP比重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196674.4 70577.6 66973.5 31078.2 21506.6 5039.6 6056.4 2720.0 9.1% 7.1% 9.0% 8.7%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以上表格中的数值说明了在组织财政收入能力方面,四大地区中属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相对比较强,然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仅次于东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的组织财政收入能力是最弱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是原因是东部地区处于沿海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财政支持。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自从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来,这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迅速的,因此该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也有所提高。而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既不如东部发展那么快,在政策上也没有得到像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那么有力的支持。

地方人均财政支出能体现出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可以支配的财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地方政府的本级收入,二是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的金额。这两方面的收入就形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预算线,然后再以财政支出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表3一2,2009年三大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来看,

13

全国人均的财政支出为4636.6元,东北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为5548.2元,东北地区在四大地区中是最高的并且超过全国人均财政支出20%,而东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为5150.7元仅次于东北地区,并且也超过全国人均财政支出11%。从表3-2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在不断加强,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支出已经超出全国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中部的人均财政支出最低,仅为3503.3元,低于全国人均财政支出24%,而低于东部近33%。

表3-2 2009年三大地区人均财政支出

地区 地方合计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财政支出合计(亿元) 人口(亿人) 人均财政支出(元/人) 61044 24951.5 12473.1 17580.1 6039.3 13.1658 4.8443 3.5603 3.6729 1.0885 4636.6 5150.7 3503.3 4786.4 5548.2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一)各地区人均GDP

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的高低,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是比较常用的指标,人均GDP或人均收入越高,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也就越低。从表3一3可以看出,2009年全国的人均GDP为27746元,而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 34683元,超过全国人均25%;中部地区人均GDP为19862,低于全国人均的28%,只占东部的57%;西部地区人均GDP为18286元,低于全国平均34%,只占东部的53%;东北地区人均GDP为28566,超过全国人均3%。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各个地区的税收增长也会有所差异,然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区的税收弹性系数上。

表3-3 2009年各地区人均GDP 单位:元人

全国 27746 东部 34683 中部 19862 西部 18286 东北 28566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各地区税收弹性系数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税收弹性系数则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该比值大于1,则表明税收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来说较快;等于1,则两者增长速度较一致;小于1,则税收收入虽增长了,但其增长

14

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税收弹性系统为负数,则表明经济虽然增长了,但税收收入却减少了。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很大的比重,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税收弹性系数应保持在大于或等于1的水平上。

近几年来各个地区的GDP增长速度各有所不同,见表3-4。东部地区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GDP增长速度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4.24%、12.25%、12.11%、13.0%;中部地区分别为14.18%、12.17%、11.72%、13.8%;西部地区的分别为12.51%、13.52%、14.10%、14.49%;东北地区分别为14.13%、13.38%、12.60%、13.60。2008年以来,持续了30多年的东高西低增长格局开始出现变化,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越东部地区,进入2010年这种态势更为明显,中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也呈现缩小的趋势。

表3-4各个地区近几年来的GDP增长速度 单位:%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地区合计 14.24 11.77 11.62 13.10 东部 14.20 12.25 12.11 13.0 中部 14.18 12.17 11.72 13.8 西部 14.49 12.51 13.52 14.10 东北 14.13 13.38 12.60 13.60 资料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计算而来。

近几年来,各个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如表3-5,而且基本上呈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如表3-6。

表3-5 2006-2008年各个地区来地方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东部 10844.3 14052.9 16725.5 18786.6 中部 2949.8 3589.5 4403.1 5039.6 西部 2353.5 3117.9 3918.2 6056.4 东北 1449.7 1843.9 2357.3 2720.0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来。

15

表3-6 各个地区近几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单位:%

年份 2007 2008 2009 东部 29.5 19.0 12.3 中部 21.7 22.7 14.5 西部 32.5 25.7 54.6 东北 27.2 27.8 15.4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来。

依据税收弹性的定义,可以相应得出每一年各个地区的税收弹性。2007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税收弹性分别为2.07、1.53、2.24、1.92;2008年分别为1.55、1.86、2.05、2.07;2009年分别为1.01、1.23、3.87、 1.21。2007年,西部地区的税收弹性最大,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效果突显,随着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增长的速度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较有弹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本维持着同比例或略高的比例增长,税收增长有一定的弹性;2008年,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税收弹性有所上升,说明其税收增长仍有一定的弹性,而其他两个地区的税收弹性均有所下降,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比例或略有所下降;2009年只有东北地区的税收弹性有所上升。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税收会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而变化。然而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产业结构及其对政府经济贡献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该地区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各不相同。

(三)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表3一6分析了2009年各个地区的产业分布情况。

表3-6 2009年各个地区产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 东部 产值(亿元) 第一12875.1 36.5 产业 第二97050.1 产业 第三86749.2 产业 57.8 25417.0 16.9 25992.3 17.3 12019.5 8.0 53.9 35554.2 19.8 31782.9 17.7 15509.0 8.6 9606.3 27.3 9198.3 26.1 3549.8 10.1 占全国比重(%) 中部 产值(亿元) 占全国比重(%) 西部 占全国产值(亿比重元) (%) 元) 重(%) 产值(亿国比东北 占全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相关税收政策评析 3.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各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分析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地的地方政府所组织的地方税收入的部分;二、由于该地区的国有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三、由当地地方政府征收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土地和海域有偿转让收入等;四、当地地方政府组织的共享税中属于地方政府那部分;五、该地区的其他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可以说明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满足本地区公共需要能力的大小。 从表3-1的数值可见,我国各个区域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都不尽相同,同一个地区会在不同的年份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东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