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二年三月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为规范我校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格式,依据GB/7713-1987《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规格》,特制定本规范。
1 内容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独创性声明。 1.1 题目、标题
准确概括论文核心内容,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并按英文规范书写。
各级标题不能独立置于本页末端,各章标题不能接在上章尾端,应重新起页。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简要说明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及创新点。应有中文、外文两种文本,如无特殊情况,外文文本摘要一般使用英文撰写。中文、外文摘要各占一页A4纸。外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相呼应,其写作模式同中文基本相同。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1500印刷符号,含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3 目录
目录:按论文(设计)章、节、条次序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层次清晰,设计图纸要有标号。目录中应包括绪论(引言、前言)、正文、参考
- 1 -
文献、附录、致谢等。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前言)
一般作为论文的第一章,是正文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选题的研究设想、方案设计、主要结果和意义,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断有理有据。绪论不能与摘要雷同,不能成为摘要的注释。 1.4.2 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自然科学学科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管理人文学科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须特别指出,在论文主体各章之后,“本章小结”要作为单独一节概括写出。 1.4.3 结论
可以总结性地说明学位论文的最终研究成果及其价值,同时,可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
2
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不应当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1.5 参考文献
按照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凡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或论文。一篇论著在文中只引用一次时,只在论文后参考文献中,标出引用页数,如多次引用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外著录引文页码。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位置为准。
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作者写论文时所参考、引用的文献书目,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二次铣削[1]。”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1.6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1.7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但不是必需的。未尽事宜可将其列在附录中加以说明。论文(设计)有关的数据表、符号说明、计算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分析结果、精度等均可列在附录中。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