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经济法的宪法功能与宪法问题》之读书笔记
势”上的,书中指出,现代社会已经向“扩展社会”即彼此没有共同目标而且经常是彼此不认识的人们之间的和平合作演进,因此“那些接受新规则并因此促进个人效用与利润最大化的群体和社区变得比其他群体越来越有前途”,这个道理可以说道出了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强盛的一大原因。在现代社会,充分认清和利用本国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才能带来国民福利的总体提高,近代崛起的大国都是从贸易强国开始的,如荷兰,英国等。本书作者就是在相信合理的国际分工必将有利于全球福利增长的信念下才苦口婆心的地论证了只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宪政功能,宪政是人类社会秩序的一个崇高形态,里面包含了许多更高更美好的愿望,作者将国际经济法与宪政结合起来,也正体现了这种用心。但作者的国际分工,如果强国和弱国的国际分工就像社会中金融家和建筑工人的分工一样,并加以维持,那这里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何在,还是帕拉图的金银铜各安其份理论,还是别的?在本书中的“社会公正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一节中谈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引用了亚当斯密和罗尔斯的一些经典理论,但还是没解决这个问题。
9, 新古典自由主义视野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与我们通常阅读国际经济法的书籍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别的书籍讨论国际经济问题,大多是占在本国的角度看待国际经济,而这本书,作者所立足的讲述角度,并不是从内国视角来看的,而是从全球整体来看的,这是阅读本书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关于经济学思想,作者延续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认为个人是自身利益
和行为的最佳判断者,因此,即使来到了国际这个大环境下,作者也是坚持这种理念,认为个人的经济自由权利不应该受到本国法律政策的约束,而只能在全球的合理的宪政框架内能有受约束的正当性。因此在书中坚持的新古典自由主义视野下看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一个淡化国家藩篱的全球统一市场,一切可以按市场主导来游动从而达到最优状态。
10,国际事务的立场问题。
阅读这本书所描绘的世界经济交往图景时,纵然纷繁华丽,自圆其说,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舞台上,并不是一个自洽的经济理论和一副美好的世界图景就能理解的。对于书中的主要观点,难置可否,因为目前很多经济理论包括国际经济理论,都仍是一种试验性自我论证的理论,真理性没有明显显现,所以不能随意奉某个观点理论为圭皋,我想指出的是在评价国际事务的态度问题上,必须清楚议论者本身的立场问题,窃以为本书作者的思想里有三个基本立场:一是信仰经济自由竞争,在他的叙述中并没有强调经济强国和经济弱国的差异以及如何平衡,倒是强调应该更自由开放的去竞争;二是信仰国际条约,作者认为国际经济规则更为具体更为完善,值得国内法学习,如果这些国际经济规则得到良好贯彻,世界经济将更为顺畅,这可能与作者的工作经历有关;三是信仰无边界的国际,在作者眼里,许多经济方面的外部主权观念是不必坚持的,在经济方面他鼓励完全自由化。
这本书让我对国际经济交往的意义和作用有了革新的认识,从中
启发到的一些疑问迄今未解。
《国际经济法的宪法功能与宪法问题》内容介绍:
本书是当代国际经济法学泰斗彼得斯曼教授最具理论性的著作之一。该书以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宪政主义理论为前提,深入而细致地阐释了国际经济交易、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关系,分析了过去和现在重商主义导致的“政府失灵”与“宪法失灵”,解读了GATT、IMF等自由主义国际经济规则的宪法功能;展望了宪政民主制度下将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法“宪法化”的可能性。通篇充满了深刻的理论思维和踏实的论证,对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译者:(德国) E.-U.彼德斯曼著 何志鹏
彼德斯曼教授,国际经济法、欧共体法、德国法等诸多领域的国际著名理论家与实践家,WTO秘书处法律总顾问、国际法协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报告人,佛罗伦萨欧洲大学研究所国际法与欧洲法教授、罗伯特·舒曼中心负责人,世界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著述等身,在法学和经济学界引证率很高,是国际经济法的领先学者。
译者:(德国) E.-U.彼德斯曼著 何志鹏 书籍 国际经济法的宪法功能与宪法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