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周鸣鸣 生命科学学院 2013-10-1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讲述了与水域生态、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浮游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同时介绍了这些生物类群在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幻灯片放映、视频播放及活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鉴别常见小型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2)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1.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定义、内容、研究意义。 2.水生生物的范围。 思考题:
1.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和养殖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2.水生生物在分类学、生态学角度上有怎样不同的划分。 第二章 藻类
第一节 藻类的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1学时) 主要内容:
1.藻类的定义和分类;各个藻门的形态特征及区分;微藻。 2.双岐括号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写。 第二节 绿藻门(6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细胞核、鞭毛、眼点、色素体、蛋白核。 2.绿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3.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和接合藻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 蓝藻门(3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胶被、胶鞘、异型胞、假空泡。
2.蓝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藻殖段、藻殖孢、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3.蓝藻门的分类:色球藻目和藻殖段目的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 硅藻门(5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色素和色素体、硅藻细胞的空间立体结构、羽纹硅藻壳面形态特征。
2.硅藻的繁殖:细胞分裂、复大孢子、小孢子、休眠孢子。
3.硅藻门的分类: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五节 甲藻门(2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鞭毛、细胞核、色素和色素体。
2.甲藻门的分类:多甲藻目下各亚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六节 隐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体制、纵沟和口沟、周质体、色素体、贮存物质。 第七节 裸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表质、色素体及其贮存产物、眼点、胞口、摄食器。 2.裸藻门的分类:裸藻目下各科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八节 金藻门和黄藻门(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表面特征、鞭毛、色素和贮存物质。 2.金藻门的分类:金藻目下各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3.常见黄藻门种类的形态特征。 本章重点:
1.能够从基本形态上将各个藻门区分开。 2.能够运用和编写双岐括号检索表。
3.能够以绿藻为例掌握藻类具备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4.掌握绿藻门下的分类(门、纲、目)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绿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绿藻拉丁文。
5.掌握蓝藻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6.掌握蓝藻门下的分类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蓝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蓝藻拉丁文。
7.掌握硅藻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繁殖习性。
8.掌握硅藻门下的分类及其特征,能够编写检索表来区分硅藻门中常见属;识别常见硅藻拉丁文。
9.掌握甲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甲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10.掌握隐藻的一般形态特征。
11.掌握裸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裸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12.掌握金藻、黄藻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常见金藻拉丁文,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本章难点:掌握常见微藻的形态特征,正确用检索表将它们区分开。 思考题:
1.中心硅藻纲下设几个目?各具一代表种类。各目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2.以水绵为例说明典型的接合藻纲下的种类进行结合生殖的过程。 3.硅藻门羽纹纲下分哪几个目?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壳面上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4.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5.请用检索表来区分团藻、盘藻、盘星藻、空星藻和扁藻。
6.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甲藻是介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间核生物”? 第三章 原生动物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主要内容:
1.形态特征:体表、外质、内质、细胞核、伸缩泡、运动细胞器、营养胞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