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3.2土壤的基本性质

3.2土壤的基本性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3:41:46

电荷产生机制不同,可将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3)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4.土壤吸收性能 根据土壤对不同形态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机械吸收作用 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粒的机械阻留作用。

(2)物理吸收作用 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 (3)化学吸收作用 化学吸收作用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也称化学固定。

(4)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称物理化学吸收作用。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供肥最重要的方式。

(5)生物吸收作用 生物吸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动物可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吸收保留在体内的过程。

(二)土壤保肥性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物质的能力。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的主要机理。

1.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概念: 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

特点 :①可逆反应 ;②等电荷交换;③反应迅速;④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2.阴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概念:阴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中带正电荷胶体所吸收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类型:根据被土壤吸收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三类:

(1)易被土壤吸收的阴离子,如磷酸根离子(H2PO4、HPO4 、PO4),硅酸根离子(HSiO3、SiO3)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

(2)很少被吸收甚至不能被吸收的阴离子,如Cl、NO3、NO2等。 (3)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阴离子,如SO4、CO3、HCO3以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

3.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影响:①影响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②影响土壤酸碱性。③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耕性。④影响土壤缓冲性和稳肥性。

(三)土壤的供肥性

1.概念 土壤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土壤供肥性。

2.土壤供肥性表现 ①作物长相。②土壤形态。③施肥效应。④室内化验结果。

3.原理 土壤供肥性常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迟效养分转化成速效养分的速率、交换性离子有效度等有关。

迟效养分的有效化:迟效养分包括矿物态养分和有机态养分,矿物态养分经过风化释放多种可溶性矿质养分,层状硅酸盐中养分有效化主要来自层间离子释放;有机态养分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而释放使其有效化。

交换性离子有效度:交换性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阳离子非交换吸附的有效性。

(四)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调节

1.增加肥料投入,调节土壤胶体状况。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提高有机质含量;翻淤压砂或掺黏改沙,增加沙土中胶体含量;适当增施化肥,以无机促有机,均可改善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

2.科学耕作,合理排灌。合理耕作,以耕促肥;合理灌排,以水促肥,也可改善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

2-

2-

-2-

-2-3-

3.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改善养分供应状况。酸性土壤施用适量石灰、草木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可调节其阳离子组成,改善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

四、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土壤酸性或碱性通常用土壤溶液的pH值来表示。我国一般土壤的pH值变动范围在4~9之间,多数土壤的pH值在4.5~8.5范围内,极少有低于4或高于10的。

(一)土壤酸碱性

1.概念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中的H和OH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的酸碱性,常用pH值表示,pH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og[H]。

2.分级

土壤PH值和酸碱性反应的分级

土壤< 4.5 pH 级 别 极强酸 5.5 强酸微酸性 中性 性 性 3.与土壤肥力关系 见下表。

4.调节 ①因土选种适宜的作物。②化学改良。酸性土壤通常通过施用石灰质肥料、碱性土壤一般通过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等进行改良。

(二)土壤缓冲性

1.概念 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称为土壤缓冲性。

2,机理 ①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②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③土壤中的两性物质作用。如胡敏酸、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3.影响因素 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黏粒含量、无机胶体类型、有机质含量等。 4.调节 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沙土掺淤,增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提高

6.5 7.5 8.5 微碱强碱性 4.5~5.5~6.5~7.5~> 8.5 +

+

-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

壤酸碱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酸碱极强度 pH 酸性 强酸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强碱性 极强碱性 3.0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主要分布华南华南黄壤、红区域或土沿海壤 的泛酸田 壤 长江中下游水稻土 西北和北方石灰性土壤 含碳酸钙的碱土 土壤越酸因钙、镁离子减少,氢离盐碱土中由于钠离子 物理子增多,土壤结构易破坏,妨的作用,土粒分散,湿肥性质 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调节 时泥泞不透水,干时坚力 状微生况 物 硬 越酸有益细菌活动越适宜于有益细弱,而真菌的活动越强 氮素 硝态氮的有效性降低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最为适宜,氮的有效性高 越碱氮的有效性越低 菌的生长 越碱有益细菌活动越弱 磷素 越酸磷易被固定,磷的有效性降低 磷的有效性最高 磷的有效性降低 磷的有效性增加 钾钙镁 铁 越酸有效性含量越低 有效性含量随pH增加而增加 越酸铁越多,作物易受害 钙镁的有效性降低 越碱有效性越低 硼锰铜锌 钼 有毒物质 越酸有效性越高 越碱有效性越低(但pH8.5以上,硼的有效性最高) 越酸有效性越低 越碱有效性越高 越酸铝离子、有机酸盐土中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等有毒物质越多 碱土中的碳酸钠对植物有毒害 指示植物 酸性土;铁芒箕、映钙质土:蜈蚣草、铁丝蕨、南山红、石松等 天竺等 盐土:虾须草、盐蒿、扁竹叶、柽柳等 碱土:剪刀股、碱蓬、牛毛草、麻陆等 化肥施用

宜施用碱性肥料 宜施用酸性肥料

搜索更多关于: 3.2土壤的基本性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电荷产生机制不同,可将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3)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4.土壤吸收性能 根据土壤对不同形态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机械吸收作用 机械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粒的机械阻留作用。 (2)物理吸收作用 物理吸收作用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 (3)化学吸收作用 化学吸收作用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也称化学固定。 (4)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称物理化学吸收作用。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供肥最重要的方式。 (5)生物吸收作用 生物吸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