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1 生物科学和我们 精品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2~3,说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2.结合教材P4~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研究。
[重难点击] 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研究。
一、生物多样性丧失
1.物种绝灭的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营造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氛围。 (2)依靠________________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问题探究
物种的绝灭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驶来。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以下探究。 1.物种绝灭的内因
材料1 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引起其栖息地内箭竹的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该材料说明:物种绝灭的内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2 现存野生朱鹮数量极少,由于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导致朱鹮某些适应野外生存的功能基因逐渐丧失,这些都可能加快其绝灭的进程。 该材料说明:物种绝灭的内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2.物种绝灭的外因
材料1 由于蟒蛇的肉味鲜美,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便招来捕杀之祸,导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野生蟒蛇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蟒蛇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外,许多
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正被加速地采伐。
该材料说明:____________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材料2 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例如,我国特有的灵长类滇金丝猴现已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的减少就和栖息地的破坏有关。
该材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3 长江洪灾导致许多栖息于沿江平原和丘陵地区的野生生物遭受灭顶之灾。 该材料说明:____________是造成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4 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侵入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后,造成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该材料说明: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5 剧毒农药造成一些珍稀鱼类和鸟类的数量急剧减少。
该材料说明:______________是造成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1.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野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种内斗争 C.传染病流行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属于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 ) (2)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也属于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 ) (3)栖息地内的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 (4)当前,由于人类的保护,全球物种绝灭的速度正在减缓( ) (5)乱捕滥伐是物种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
2.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下列关于紫茎泽兰在中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会发生基因突变
易错易混 外来物种不同于生物入侵
(1)外来生物(物种):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做外来生物,这样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
(2)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来的生存地经过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副、渔生产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二、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能够通过______________而回答的问题。
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也是建立在________和以往的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 3.设计实验
(1)目的:____________。 (2)重要内容:____________。
(3)在一个设计周密的实验中,一般都要设置__________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因子都始终保持不变。 4.实施实验
(1)概念: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细致、客观地收集实验中观察到的________和测量到的________。
(2)要求:有时需要____________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分析证据 (1)需要做到
①客观地分析实验中得到的证据,研究其中蕴含的________或________。
②思考它们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能不能支持作出的假设,是否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等。 (2)措施:为了方便分析,常常将相关的数据分类整理,如绘制成________、__________等。 6.得出结论
(1)概念:结论就是对实验研究所作的________。
(2)注意:在作出结论时,应充分评判证据是否支持假说:在得出最终结论前,通常需要____________多次。 问题探究
科学家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知识,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阅读教材P4科学家研究病毒过程,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a:病原体为某种________。
设计实验:
结果:烟草______(患、不患)病,结果不支持假设。
假设b:烟草花叶病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连续接种,毒素的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______(大、小)。 方法:连续接种。 结果:不支持假设。
结论:导致烟草患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________。
3.某科学家到某地进行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该科学家要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实地考察→分析可能的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作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科学研究要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过程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 (2)科学研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 ) (3)假设是对实验目的的预测( ) (4)重复实验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4.某校生物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花盆 A B
其他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 C.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该维持在5 ℃
种大豆数(粒) 10 10 光照 向阳处 暗室 温度 20 ℃ 20 ℃ 水 充足 不充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