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树木学》教案

《树木学》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7:58:33

《树木学》B教案 开课专业: 草业专业 任课老师:谢磊

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

总学时:32 (其中,讲课:16 实验:16) 使用教材: 张志翔主编《树木学》(北方本)

教案说明: 本教案内容以50分钟(1学时)为一单元, 配合与课件教材使用 讲课学时: 16,实验学时16 学分:2

实践教学:1.0周 一、总体教学目标

树木学是林学水保和草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和相应的实践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树木分类的基本概念、熟练树种识别的工具书、熟悉主要植物类群及其代表植物,对那些在科学研究、经济利用、生态及自然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类要求重点掌握,尤其是构成我国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的种类。

应重点掌握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木兰科、八角科、樟科、蔷薇科、豆科(包括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蓝果树科、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胡桃科、桑科、大戟科、山茶科、龙脑香科、杜鹃花科、越桔科、桃金娘科、芸香科、无患子科、漆树科、槭科、木犀科、紫葳科、棕榈科、禾本科之竹亚科。 要求熟悉或一般性了解的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山茱萸科、五加科、忍冬科、金缕梅科、山龙眼科、鼠李科、鼠李科、卫矛科、冬青科、野牡丹科、楝科、茜草科、紫葳科、马鞭草科、玄参科。 二、教案文本 单元1

1、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绪论 2、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要求、《树木学》学习方法,了解该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2)树木分类的基本知识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物种的概念

(2)分类方法、分类的主要和次要等级 (3)植物命名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树木学》课堂学习要求 (2)《树木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3)《树木学》的作用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4)基本概念:树木、树木学、种、学名、双名法、属、种加词、分类、自然分类、人为分类、分类等级

(5)分类的主要和次要等级 6、作业及思考题

(1)复习《植物学》中学习过的树木分类有关的主要形态术语

(2)预习植物分类系统、分类依据、检索表、树木分布区、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 单元2

1、教学内容:分类系统、检索表、裸子植物门、苏铁科 2、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树木分类的系统;

(2)了解检索表的类型、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3)介绍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植物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哈钦松系统、恩革勒系统 (2)检索表的编制原理和使用方法 (3)裸子植物门的特征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基本概念:分类系统、种群、生态型、分布区、植物区系、特有种、检索表、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球花、球果、孢子叶、孢子叶球、苞鳞、种鳞、珠鳞、鳞盾、鳞脐 (2)树木分类的主要依据

(3)树木分布区的类型及其形成 (4)植物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5)植物检索表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 (6)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布特点 (7)苏铁科特征及代表植物 6、作业及思考题

(1)预习内容: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

(2)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什么分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裸子植物门具有什么特征?你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4)苏铁科有什么特征?在校园内有哪些代表植物?

(5)树木的分布区是如何形成的?影响树木分布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6)树木的分布区有哪些类型? 单元3

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银杏科、松科 2、教学目的

松科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1)银杏科特征

(2)松科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类群 (3)松科主要属的特征及其代表植物 (4)松科植物在自然分布上的特点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银杏科特征 (2)松科的特征

(3)松科主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银杏科特征及代表植物

(2)松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3)松科代表属:云杉属、银杉属、雪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油杉属、铁杉属、黄杉属、落叶松属、松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6、作业及思考题

(1)银杏科具有独特的特征? (2)松科具有哪些特征?

(3)云杉属、冷杉属和油杉属具有哪些主要区别特征? (4)松属植物可以划分为哪些类群? (5)松科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6)松科不同的属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 单元4

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杉科、柏科 2、教学目的

(1)识别杉科特征及其主要代表类群 (2)识别柏科的特征及主要其代表类群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杉科、柏科特征

(2)松科、杉科、柏科之间的区别及演化趋势 (3)杉科、柏科主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杉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2)杉科代表属:水杉属、杉木属、柳杉属、台湾杉属特征及其代表植物 (3)柏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4)柏科代表属:侧柏属、柏木属、福建柏属、翠柏属、圆柏属、刺柏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6、作业及思考题

(1)松科、杉科、柏科具有哪些特征?它们在演化上的趋势是什么? (2)柳杉属和台湾杉属有什么重要区别?

(3)侧柏属、翠柏属和福建柏属具有什么类似特征?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4)圆柏属和刺柏属有哪些共同特征和重要区别? 单元5

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 2、教学目的

(1)识别罗汉松科及其代表植物 (2)识别三尖杉科及其代表植物 (3)识别红豆杉科及其代表植物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的特征及其区别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罗汉松科特征及分布 (2)罗汉松属特征及代表植物 (3)三尖杉科特征及分布

(4)三尖杉属特征及代表植物 (5)红豆杉科特征及分布

(6)红豆杉属、榧树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6、作业及思考题 (1)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的特征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哪些重要区别和共同点? (2)罗汉松属植物有什么应用价值?

(3)三尖杉属和红豆杉属植物在医药上有什么价值? 单元6

1、教学内容:被子植物分类形态学基础(1)——根、茎、叶形态特征 2、教学目的

根、茎、叶是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 (1)了解根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 (2)了解叶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 (3)了解茎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 3、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叶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2)茎和枝条的形态特征

(3)根、茎、叶的变态类型及其在分类上的作用 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 5、讲课具体内容

(1)根系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肉质直根、块根、支柱根、呼吸根、气生根、攀缘根、寄生根 (3)枝条的形态特征 (4)芽的类型

(5)茎的习性类型及分枝方式

(6)茎的变态类型:地上茎、地下茎 (7)叶的基本结构 (8)叶脉的类型 (9)叶的着生方式 (10)叶片的形态 (11)叶的类型 (12)叶的变态类型 6、作业及思考题

(1)什么是枝条?它具有哪些基本形态特征?

(2)茎具有哪些分枝方式?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些主要植物类群中? (3)茎有哪些变态类型?每种类型有哪些代表植物? (4)如何区别羽状脉和掌状脉? (5)如何区别单叶和复叶?

(6)复叶的“回”是什么含义?在实践中如何区分一回、二回、三回及多回羽状复叶 (7)如何区别叶刺、茎刺和皮刺?

(8)复叶具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试列举1-2种代表植物。 (9)叶有哪些变态类型?每种类型试列举1-2种代表植物。 单元7

1、教学内容:花和花序

搜索更多关于: 《树木学》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树木学》B教案 开课专业: 草业专业 任课老师:谢磊 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 总学时:32 (其中,讲课:16 实验:16) 使用教材: 张志翔主编《树木学》(北方本) 教案说明: 本教案内容以50分钟(1学时)为一单元, 配合与课件教材使用 讲课学时: 16,实验学时16 学分:2 实践教学:1.0周 一、总体教学目标 树木学是林学水保和草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和相应的实践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树木分类的基本概念、熟练树种识别的工具书、熟悉主要植物类群及其代表植物,对那些在科学研究、经济利用、生态及自然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类要求重点掌握,尤其是构成我国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的种类。 应重点掌握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木兰科、八角科、樟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