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修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政治线索”回顾练 含答案
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得出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再到增加考试环节,再到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汉朝选官的依据是品德和才能,所以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的不同是注重血缘门第。第(2)问,根据材料二科举制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科举考试由单科到多科,实行分科考试,注重公平,由统一卷到南北分卷,照顾到地域差异,由于明清八股取士考试形式和内容僵化,最终被废除。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古代中国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逐渐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人才选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
不同:注重血缘门第。
(2)特征:由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考试,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