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下孩子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特有的欢乐。诗歌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想象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城里孩子所没有的快乐。
一、读悟结合,以读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去体会诗歌所要描写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名读、(学生进行点评)、分节读、齐读、教师配乐示范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样就把诗歌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图画,把胸中的诗境与课文情境所展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抓住诗句,引发想象
这首诗歌虽然不长,但细细推敲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难忘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通过凝练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我便让学生想象: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孩子们的话匣子顿时打开了,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姑娘骑在爸爸的肩膀
上,正在开开心心地拍手呢!”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小宝宝正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妈妈教她唱歌,他们你唱一句,我唱一句,脸上都乐滋滋的!”有的说:“一个爸爸背着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采了一大把野花,正往爸爸的头上插呢!他们多幸福啊!”??凝练的诗句变成了温馨的画面,这时再让孩子们读出感情来便水到渠成了。 三、巧用文本,仿写诗句
这篇课文诗句结构简单,孩子们读读背背,一会儿便开开心心地学完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收获更大,我设计了一道与众不同的练习,让他们来做一做小诗人,仿照《乡下孩子》的写法,来编首《城里孩子》。下面是我班朱天琪小朋友编的《城里孩子》: 城 里 孩 子 曾是妈妈背上, 可爱的小披肩。 曾是爸爸肩头, 勇敢的战士。
滑一滑旱冰, 看花了奶奶的眼。 看一看电视, 忘记了该写的作业。
讲一个生动的故事,
赢来阵阵掌声。 拿一把五彩的蜡笔, 画出美丽的世界。 哦, 城里孩子, 生在蓝天下, 长在高楼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