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桥边的老人

桥边的老人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09:03

5

答案

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首段进行场面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 主体部分由对话 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结局 ,既是对背景环境 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 意义。

2、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作者借以展示人性光辉和作品主旨,可归结为“四问”。这四问可概括为

一问家乡 , 二问动物 ,三问家 ,四问政治 。 3、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可能是什么身份?

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4、“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指的是什么? 5、简述各种叙述人称的特点。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答题规范:“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6

6、《桥边的老人》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说这个故事有何艺术效果? 介绍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并结合'准备与预习' 第三题,与同学讨论、分析这种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导,得出观点:

《桥边的老人》中,第一叙述人称'我'的出现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2)《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分析: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7、《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8、从叙述语言的简约和寓意含蓄深远两个方面说说本文的艺术特色。

【当堂检测】

填空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1927)、《永别了,武器 》(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 ”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的作品《第五纵队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50年代,其代表作《老人与海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 ”的

7

“硬汉形象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

1、D2、B3、D4、A5、B6、C7、A8

1、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2、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这个76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平时,他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心灵的归宿。现在,纷飞的战火逼得他背井离乡,仓皇离家,但占据他心灵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畜。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灾难。

4、“只是”一词在这里意味深长,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

5、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写出了老人的心理。老人在和士兵的对话中,“我一直在照管些动物”这句话反复出现,表明了老人在生活中失去最后慰藉时的悲痛和绝望。小说的结尾写出了“阴霾密布、云幕低垂、一片灰暗”的画面、一个瘫倒在桥畔路旁的老人,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了一个孤身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

搜索更多关于: 桥边的老人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5 答案 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首段进行场面 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 主体部分由对话 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结局 ,既是对背景环境 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 意义。 2、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作者借以展示人性光辉和作品主旨,可归结为“四问”。这四问可概括为 一问家乡 , 二问动物 ,三问家 ,四问政治 。 3、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可能是什么身份? 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4、“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指的是什么? 5、简述各种叙述人称的特点。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