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毕设论文-—供热外网
毕业设计(论文)
图6-8 水泵性能曲线图
6.2.3 换热器的选取
6.2.3.1 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本设计选用水-水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很多优点如换热效率高、通用性强、结构紧凑、投资费用低、热回收效率高、降低耗水量等优点。
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采暖、通风、生活的热负荷选择,一般不设备用。但当任何一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应满足60%~75%热负荷需要。本设计选用3台相同规格的换热器。 6.2.3.2 换热器选型计算
(1)换热器选型计算公式
Q?KF?tm (6-12)
式中 Q—热流量,W;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2K; F—换热面积,m2;
40
毕业设计(论文)
?tm—设计工况下的水-水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C,?tm?16.4?C。 对于水-水换热器换热系数可取2900~4600W/(m2?C),本设计取4000W/(m2?C)
以R22号热力站为例进行计算。R22热力站的热负荷为2928950W,即换热器热流量为Q?2928950W,根据式(6-13)可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应为45m2。
换热器的热冷流体流量可根据式(6-14)计算
G?Q/(?tC) (6-13) 式中 G—流体流量,Kg/s; Q—热流量,W;
?t—流体通过换热器前后的温差,?C; C—水的比热,J/(Kg?C)。
根据式(6-14)可得冷热流体的流量分别为Gc=9.3g/s,Gh=5.8g/s.根据孔角流速为6m/s的原则可计算得到角孔通径应为55mm,本设计采用四平市高效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水换热器,根据产品样本可选择BR0.2水-水换热器
该型换热器的性能参数如表6-9所示
表6-9 换热器的性能参数 型号 BR0.2 平均流道面积 S(m) 0.00111 2角孔通径 (mm) 65 当量直径 dH(m) 0.0082 单片公称换热面积 (m) 0.2 2在换热器样本中提供了根据冷热流体的流速确定换热器的实际传热系数和实际压降的K-W曲线,如图6-4所示
水-水换热器内的板间流速应控制在0.2~0.8m/s之间,根据此原则及换热面积,可确定本换热器的连接方式为联。
2?39,即双流程,39流道,三台并2?3941
毕业设计(论文)
图6-9 BR0.2 水-水换热器的K-W曲线
流体的流速可根据式(6-15)计算
W?G/(1000nf) (6-14) 式中 W—流体的流速,m/s; G—流体的流量,Kg/s; n—流道数;
f—平均流道面积,m2。
根据式(6-15)可得冷热流体的流速分别为Wc?0.44m/s,
Wh?0.27m/s。查K-W曲线可得实际的K=4100W/(m2?C),实际压降为
。 ?P?0.055MPa42
毕业设计(论文)
该换热器采用丁晴橡胶作密封垫,为双支撑框架式结构,其外形尺寸见图6-5,安装尺寸见样本。
图6-10 BR0.2型换热器外形图 R22热力站内的安装形式为
2?39,L1为916mm. 2?396.2.4 分水器、集水器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须设置分、集水器。 (1) 筒体直径的确定
筒体直径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是按压力容器设计规定,筒体直径应比最大开孔直径大2号;
(2) 筒体长度的确定
筒体长度L 根据筒体接管数确定,计算公式:
L=130+L1+L2+…+Li+120+2h (6-15)
筒体接管中心距L应根据接管直径和保温层厚度确定,一般可按表6-10
4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