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概括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祥解和习题训练
课题1溶液的形成溶液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③混合物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3)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碘酒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盐酸溶质是________,石灰水溶质为________,食盐水溶质为______,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_________,生石灰溶于水的溶质为___________;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____________,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________,医用酒精中溶质为___________。 (4)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注意要点]: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1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既不防热也不吸热。 )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课题2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2.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A.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B.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C.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D.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E.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s/g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A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80 F.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N · 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
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 B 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 P G.溶解度曲线:
C 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0 t1 t2 t3 t/℃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 80g 。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2)气体的溶解度 a.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b.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如KNO3 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 3 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N=2M。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 s?10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关系式 ①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②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①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