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
因判断。如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及梗阻伴尿失禁、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下尿路梗阻伴肾积水、女性排尿困难、可控尿流改道术后复查。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材料及技术参数设置同压力—流率测定。
2)灌注介质:行X线尿动力学检查时推荐使用稀释的15%泛影葡胺盐水(在4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ml 76%的泛影葡胺)。
3)膀胱测压管及腹压管置管技术及指标,括约肌肌电测定,充盈期膀胱测压及压力-流率测定等注意事项同压力—流率测定。 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膀胱压、腹压、尿流率、尿道括约肌肌电图、膀胱尿道形态、有尿失禁受检者需观察ALPP、DLPP、膀胱输尿管返流情况。
充盈期应了解膀胱的稳定性,膀胱感觉,膀胱顺应性和膀胱容量。排尿期了解逼尿肌有无反射,收缩力大小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排尿期膀胱出口是否存在梗阻,是否存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功能失调(DSD)。同步透视影像可判断梗阻的解剖水平,但不是诊断梗阻的依据。判断有无上尿路返流。 4、注意事项
1)患者一般取坐位,若想了解膀胱颈和尿道情况,则应取30~45°的斜坐位。男性也可45 °斜立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采用斜卧位检查。
2)本着尽量减少医生及患者受照射剂量的原则,采用关键点摄片保存影像资料。常用摄片点包括检查开始时、充盈期膀胱各感觉点、充盈期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时、灌注结束、开始排尿时。
3)如需了解下尿路梗阻及其梗阻的解剖水平,病人体位为45?斜坐位,在最大尿流率附近进行点拍摄。
4)如需了解膀胱输尿管返流与膀胱压力或顺应性的关系,病人体位为正坐位,对充盈期和排尿期进行定期透视监视,尽量在出现返流前后进行点拍摄,以准确了解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时的膀胱压力及容量。
5)如需了解尿失禁病因,在出现尿失禁时进行点拍摄。
6)如需了解膀胱颈控尿功能,可在刚刚出现膀胱颈开放时进行点拍摄,可准确评估膀胱颈控尿的能力。
7)了解尿失禁时膀胱颈或尿道膜部是否开放,在行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测定时拍摄。 8)排尿期结束后应进行点拍摄以了解残余尿量。
9)如患者不能排出尿液则应在逼尿肌收缩力最大时点拍摄。
10) 如患者仅依靠腹压排尿,应在腹压接近最大时点拍摄,了解腹压升高是否会造成返流等异常。
11)可控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如为可控尿囊,充盈期定时开机透视观察尿囊形态变化,肠蠕动时摄片了解有无返流,了解流出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出现尿囊失禁时摄片了解充盈期末有无返流。原位膀胱患者充盈期定时开机透视了解尿囊变化,肠蠕动时摄片了解有无返流和后尿道控尿,排尿期摄片了解下尿路形态。
12)每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秒,检查过程中总的摄片时间不应大于1分钟。
二、腹压漏尿点压力测定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腹压漏尿点压力(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s, ALPP)测定: ALPP又称为应力
性漏尿点压(Stress Leak Point Pressures,SLPP),为患者进行各种增加腹腔压力的动作过程中出现尿液漏出时的膀胱腔内压(腹压与逼尿肌压的总和),其实质是测量造成漏尿所需的腹腔压力的最小值。用于评价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的控尿功能,代表和定量反映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并为SUI的诊断与分类提供标准。
人体在立位或坐位情况下,膀胱或腹腔内有20~50cmH2O的基础压,ICS推荐检测
的压力值为产生漏尿时刻膀胱内压的绝对值,而非在初始膀胱压基础上增加的值。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材料及技术参数设置同压力流率同步测定。
2)按增加腹压的不同动作方式,ALPP测定又可分为以下两类:Valsalva漏尿点压力测定和咳嗽诱导漏尿点测定(cough-induced leak point pressures,CLPP)。
3)VLPP是一种动态的激发试验,通过Valsalva动作增加腹压,模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条件并诱发之。
4)CLPP指受检者在不断咳嗽以增加腹压的过程中,出现尿液漏出时的膀胱腔内压。CLPP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①作为Valsalva动作的补充。在进行VLPP测定中,有时单靠Valsalva动作并不能获得漏尿,此时可以通过多次咳嗽来进行补充以期产生漏尿;②单独作为ALPP的一种形式。
5)VLPP操作方法:采用仰卧位安放腹压测压管及F6膀胱测压管,排空膀胱。妥善固定测压管后,患者改为坐位或站位,两腿稍分开以便观察尿液漏出情况。按前述方法进行体外置零。分别连接液体灌注系统、膀胱压力传感器和腹腔压力传感器。
采取中速膀胱内灌注(50~70ml/min),在膀胱容量达到200ml或达到1/2膀胱功能容量时停止膀胱灌注。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直到可见尿道口有尿液漏出。记录尿液开始漏出时刻的膀胱内压力即为VLPP。若膀胱内压大于130cmH2O尚未见尿液漏出,可嘱受检者做咳嗽动作。
6)CLPP的操作方法:膀胱充盈至300ml时,嘱患者以逐渐增高的力量咳嗽直至漏尿被检出。其间共进行3组咳嗽,每组咳嗽间隔约15~20秒,以3组咳嗽中出现漏尿的膀胱内压最低值以及3组咳嗽中未出现漏尿的腹压最高值的平均值为CLPP值。 3. 观察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尿道固有括约肌控尿功能正常,即使腹压增加也不会发生漏尿。VLPP是一个连续参数,一般认为其参考值范围为:①VLPP<60cmH2O:提示尿道固有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②VLPP>90cmH2O:可以排除尿道固有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即可以除外III型压力性尿失禁,提示压力性尿失禁与尿道过度下移有关;③VLPP介于60~90cmH2O之间:提示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和尿道过度下移同时存在。④若膀胱压大于150cmH2O仍未见尿液漏出,提示尿失禁有其他因素存在。
4. 注意事项: 1)只有在无低顺应性膀胱及不稳定膀胱时的ALPP值才与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直接相关。因此,在行ALPP检查前需先排出上述可能性。
2)严重的膀胱尿道脱垂、膀胱憩室、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可以缓冲膀胱压力,降低了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3)患者体位对检查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推荐采取站立位,可选坐位、半卧位,可采取病史中产生漏尿症状的体位,如坐位。需要在检查结果中标注检查体位。
4)建议通过视觉观测漏尿的出现,亦可以通过尿动力学仪自动漏尿事件。在以造影剂灌注膀胱时,漏尿点可以在同步影像记录中确定,结果最为准确。
5)ALPP随膀胱充盈的增加而进行性下降,因此确定检测时的膀胱容量十分重要。推
荐进行ALPP测定的膀胱充盈容量应该为200~300ml,或者是达到由排尿日记获得的功能膀胱容量的一半。当采用200ml的充盈体积,Valsalva动作不能诱发漏尿时,可将充盈体积增加到300ml再重复检测。
6)增加腹压的速度也影响ALPP的测定,一般同一患者CLPP值高于VLPP值,原因
可能为盆底的反射性收缩所致。因而虽然CLPP能达到更高的腹压值,但ALPP的检测中,首选还是采用VLPP。当VLPP不能诱发受检者漏尿时,再采取CLPP作为补充。
三、逼尿肌漏尿点压力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逼尿肌漏尿点压力(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s, DLPP)是在无逼尿肌自主收缩及腹压增高的前提下,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漏尿时的逼尿肌压力。在膀胱充盈过程中,因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腔内压力随着充盈量的增加超过尿道阻力时产生漏尿,此时记录的逼尿肌压力即为DLPP。主要用于评估因膀胱顺应性下降导致上尿路损害的风险。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材料及技术参数设置同压力流率同步测定。
2)操作方法:采用仰卧位安放腹腔测压管及F6膀胱测压管,排空膀胱。妥善固定测压管后,受检者两腿稍分开以便观察尿液漏出情况。按前述方法进行体外置零。分别连接液体灌注系统、膀胱压力传感器和腹腔压力传感器。 采取低速膀胱内灌注(10~20ml/min),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安静,避免一切用力的动作,避免一切抑制排尿的努力,也不要作排尿的努力。行持续膀胱灌注,直至出现尿液外溢,标记此时的逼尿肌压力,即为DLPP值。
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DLPP及相对安全容量(relative safe bladder capacity)。
DLPP≥40cmH2O为造成上尿路损害的临界压力。在无逼尿肌自主收缩及腹压改变的前提下,灌注过程中逼尿肌压达到40cmH2O时的膀胱容量为相对安全容量。相对安全膀胱容量越小,意味着膀胱内低压状态的时间越短,上尿路扩张发生越早,扩张程度也越严重。
4. 注意事项:
1)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腹压无增加,同时无逼尿肌自主收缩。 2)DLPP和相对安全膀胱容量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准确测定这组数据尤为必要。在进行膀胱充盈过程中,严格控制充盈速度和充盈介质的温度,一般需要采用接近于体温的液态介质,慢速灌注,如检查过程中发现膀胱相当稳定而且有良好的顺应性,可适当加快灌注速度以节省检查时间。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漏尿并记录瞬时的逼尿肌压力。
3)推荐采用F6的双腔测压管,对于小儿患者,应采取更细的双腔测压管。
4)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巨大膀胱憩室的患者,常可无明显的膀胱压力升高,在结果分析时应注意,可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进行确定。且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中发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患者,若输尿管返流出现在逼尿肌压达40cmH2O之前,则相对安全膀胱容量并非为逼尿肌压达40cmH2O时的膀胱容量,而是开始出现输尿管返流时的膀胱容量。
四、尿道压力描记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尿道压力描记可用于评价尿道控制尿液能力,分为静态尿道压力测定(Rest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RUPP)、应力性尿道压力测定(Stress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SUPP)。RUPP主要用于反映储尿期女性近端尿道和男性后尿道的尿液控制能力,可为各种近端尿道和膀胱
颈梗阻的诊断及梗阻定位提供参考。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器质性及功能性膀胱颈梗阻、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等。也可用于尿道功能的药理学神经支配、排尿生理等试验研究。SUPP则主要用于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力状态下尿道的尿控能力。由于测量结果变异较大,目前仅作为参考指标用于临床分析。 2. 材料、技术参数设置及操作要点
1)压力单位为cmH2O,长度单位为cm。不同机型对压力轴及长度轴的刻度大小设置可能有所不同,操作者应当非常熟悉改变标准格值大小的步骤,以生成清晰的图形。压力轴的最大精度为1cmH2O。
2)选择F4~10的测压管均可获得满意的结果,超过F10的测压管会减小尿道的扩展性而导致检测结果偏高。推荐使用距顶端5cm处有2个相对侧孔的测压管。
3) 检查时测压管插入方法与常规导尿相同。插管后先排空膀胱,然后注入50ml液体,
待测压管有液体流出时向外缓慢牵拉,直至无液体流出,再将测压管向膀胱内插入1cm即可。注意三通接头必须连接在与侧孔相通的管道上。
4) 灌注速度在1-2 ml/min时可获得理想的尿道压力。 5) 常用的牵引速度为1-2 mm/s。
6) 尿道压力与检测过程中受检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患者的体位都有关系。推荐RUPP
检测时膀胱内液体灌注量不应超过50ml,SUPP检测时膀胱内液体灌注量以200-250ml为宜。患者可取平卧位或坐位,书写报告时,应注明检查时的体位。
7)SUPP检测的时候,受检者必须通过反复咳嗽或者Valsalva动作增加腹压以模拟应 力状态下进行检测。一般以每隔2秒钟增加腹压一次。
3. 观察指标
RUPP主要观察指标为最大尿道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此外男性还可获得前列腺长、膀胱颈压、精阜压等参数。女性可获得控制带长度等参数。
SUPP主要观察指标为尿道闭合压、压力传导率。 4. 注意事项
尿道压力描记结果有时有较大波动,可以重复检查数次,获取平均值。
五、儿童尿动力学检查
1. 检查目的及适应症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指征包括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柱裂、脊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综合征)、肛门直肠畸形、排尿异常、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下尿路梗阻、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的肾和输尿管积水。
2.儿童尿动力学检查的特点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基本原则同成人,在临床实践中又有其特点。针对儿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出3点推荐意见:
1)如考虑有创或无创性治疗不能除外出现不可逆恶化的可能时,对患有可能影响下尿路功能的神经或解剖异常患儿应进行有创性尿动力学检查。
2)对上述患儿也应进行肠道功能的评估。
3)针对功能异常者采用的保守治疗失败,应采用适合儿童的全面尿动力学检查。 3.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报告形式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应包括患儿一般资料、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描述以及尿动力学诊断三部分内容。在患儿一般性资料中应包括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史与查体、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和既往相关疾病的治疗经过等情况。还需注明患儿是清醒还是在镇静下完成的检查,检查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