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过关检测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过关检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0 3:00:29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2016·浙江温州一模)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 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

D.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丙中

解析:选D。分析图解,甲、乙、丙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T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巴中,但也会随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中,C错误;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等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D正确。

2.(2016·四川德阳二诊)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解析:选D。根据糖蛋白可判断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

++

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正确;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错误。

3.(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能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上双向传导 C.③和⑤往往包含多个突触 D.切断④不影响感觉的形成

解析:选B。图中①~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刺激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具有双向性,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在神经中枢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C正确;切断④,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D正确。

4.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c为刺激部位,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1

A.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侧为正电位,神经纤维膜内侧为负电位 B.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刺激c处,兴奋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D.刺激c处后,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偏转

解析:选B。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侧是负电位,膜外侧是正电位,A正确。兴奋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正确。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此时膜外局部电流从a点流向b点,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所以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D正确。

5.(2016·长沙一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可以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两者为拮抗作用 B.胰岛素的分泌只能由下丘脑通过相关的神经进行调节 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D.排卵时促性腺激素促进孕激素分泌,孕激素分泌增多后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解析:选D。拮抗作用体现在两种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的作用上,而不是体现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关系上;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血糖含量的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孕激素的分泌受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孕激素分泌增多后反过来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6.(2016·山东东营一中第三次调研)下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号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解析:选D。如果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甲与乙之间应当是神经中枢,而不是血管,A错误;如果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是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乙分泌促激素,B错误;如果甲是胰岛A细胞,X应当是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乙(肌细胞)中储能物质肌糖原水解,C错误;如果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是甲状腺激素,能加快乙的新陈代谢,D正确。

7.(2016·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选C。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

2

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不存在拮抗,A、D错误;寒冷环境中,体内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排尿的方式,所以尿量会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错误。

8.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细胞①和⑤均是T细胞,细胞⑦是效应T细胞 B.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

C.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与细胞⑦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

D.图乙是用50 μ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 解析:选C。据图可知图甲中细胞①和⑤均是T细胞,细胞⑦是效应T细胞,A正确;树突状细胞是吞噬细胞,其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B正确;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是浆细胞,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细胞⑦是效应T细胞,细胞膜上有受体,C错误;图乙是用50 μ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D正确。

9.(2015·高考四川卷)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选D。A项,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B项,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更多流回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C项,链球菌属于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D项,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0.(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1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2所示,图3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1的a部位

3

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 C.图2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3中的e部位 D.图2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3中的g部位

解析:选C。在单侧光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a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2的d侧,A错误;由图1、图2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B错误;图3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运输到近地侧,e侧生长素多于f侧,e侧生长较快,对应图2的d侧,C正确;在重力作用下,g侧生长素多于h侧,h侧生长较快,故对应图2的d侧,D错误。

11.(2016·河南郑州二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是由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和侧芽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造成的

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形成和成熟的作用 C.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解析:选B。乙烯不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可以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12.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 μmol/L B.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C.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是促进其生根

D.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解析:选D。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0~100 μmol/L之间,不一定为50 μmol/L;根据图中实验结果不能确定生长素和乙烯是否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通过与ACC浓度为0时比较,在ACC浓度较低时(0.1~1 μmol/L)其能促进插条生根,但在浓度较高时(5~20 μmol/L),抑制插条生根;题图显示,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产生的激素有关。

13.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图甲中A~D表示相应神经元,①~③构成突触;图乙表示相关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D上所测得的膜内电位变化情况。分析回答: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2016·浙江温州一模)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血红蛋白异常 C.效应T细胞只分布于乙中 D.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丙中 解析:选D。分析图解,甲、乙、丙分别是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T淋巴细胞主要位于淋巴中,但也会随淋巴回流进入血浆中,C错误;各种激素、淋巴因子等可以分布在甲、乙、丙三种成分中,D正确。 2.(2016·四川德阳二诊)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