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规范
【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范围】 1.了解肺功能的基本状态,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及类型,确定呼吸疾病的主要受损部位。
2.观察肺功能损害的可复性,判断疾病的预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康复治疗,胸科手术前准备或其他外科领域术前肺功能的评估。
3.判定药物治疗的效果。 4.进行呼吸生理研究 【肺容量】
1.潮气容积(tidal volume,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约500ml。
2.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深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正常值: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3.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由VT+I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2600ml,女性约1600ml。
4.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IC+ERV组成,正常值: 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5.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气量,由ERV+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2300ml,女性约1500ml。
6.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由VC+RV组成,正常值: 男性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通气功能】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是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值 :男性约6700ml,女性约4200ml。
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指通气量中进入肺泡部分的气量才能进行气体交换,也称为有效通气量。
3.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指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4.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呼气肺活量。
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一秒之内快速呼出气量。
通气功能的临床评价
表1 通气障碍分型评定
阻塞型 限制型 混合型 通气测定 FVC 正常或↓ ↓↓ ↓ FEV 1% ↓↓ 正常或↑ ↓ MMF ↓↓ 正常或↓ ↓ MMV ↓↓ ↓或正常 ↓ 肺容量测定 VC 正常或↓ ↓↓ ↓ FRC ↑↑ ↓↓ 不等 FLC 正常或↑ ↓↓ 不等 RV/TLC ↑ 正常或↑ 不等 FEV 1 ↓↓ ↓ ↓ 其他 气速指数 <1.0 >1.0 0.95~1.05 气道阻力 ↑↑ 正常 ↑ 气体分布 ↓ 正常 (氮清洗率)
表2 限制型通气障碍分级
TLC实测值/预计值(%) 轻度 <80 中度 <60 重度 <40
表3 阻塞型通气障碍分级
FEV1实测值/预计值(%) EFV1.0/FVC(%)* 轻度 <75 70~60 中度 <60 60~40 重度 <40 *FEV1/FVC% 正常值>75%
表4 阻塞型通气障碍导致的肺气肿考核标准*分级
RV/TLC(%) 肺泡氮浓度平均值(%) 无肺气肿 <35 2.47 轻度肺气肿 36~45 4.43 中度肺气肿 46~55 6.15 重度肺气肿 >56 8.40 *适用于31~61岁者,17~30岁者RV/TLC%正常值27〒1.6%
【小气道通气功能】
1.闭合容积(closing volume,CV):系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底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闭合总量(closing capacity,CC)是闭合容积与残气容积之和。为肺底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
2.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aximal ex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 MEFV):指从肺总量位一次用力呼缺至残气容积过程中,描绘出肺容量及相应气流速度的曲线。
【人体体积描记法】
1.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 Raw):是在呼吸过程中,空气流经呼吸道时和气道内壁之间发生摩擦造成的。正常值:04~3.06L/S/kpa。
2.气道传导率(airway conductance,Gaw):是气道阻力的倒数,即每单位驱动压所引起的流量。
3.比气量传导率(specific airway conductance,Gsp):是气道传导率与肺容积的比值,即每单位肺容积的气道传导率。 【支气管扩张试验】
使用一定剂量的扩张支气管药物使狭窄的支气管扩张,以测定其扩张程度的肺功能试验。
1.要求 受试者试验前6小时停用β-受体兴奋剂吸入,如为口服制剂或口服氨茶碱则需要停用12小时,如正在口服长效氨茶碱则应停用48小时。试验前休息20分钟,然后做肺功能检查。
2.试验结果判断:阳性结果:
(Post-BDFEV1)─(Pre-BDFEV1.0)
FEV1.0: ━━━━━━━━━━━━━━━〓100%≥15%
Pre-BDFEV1
并且(Post-BDFEV1.0)─(Pre-BDFEV1)≥200ml。
15%~24%为轻度可逆,25~40%中度可逆,>40%为高度可逆。 【支气管激发试验】
系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用肺功能做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从而测定其反应性。
1.要求:受试者在试验时,病情应较稳定,FEV1应在预计值60%以上。受试者一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史,受试前12 小时停用吸入性β-受体兴奋剂,受试前24小时停用口服β-受体兴奋剂,受试前48小时停用抗组织胺药或色甘酸二钠,受试前2小时应避免运动与冷空气吸入,停止吸烟至少2小时。
2.安全措施:支气管药物激发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试验时吸入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应备有急救药品,如β2-受体兴奋剂的吸入剂,1:10000注射用肾上腺素,氧气与输液设备。试验时需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在场。
3.常用的肺功能指标为:一秒种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肺总阻力(RL)与比气道传导率(Gsp)。如PC20FEV1以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的稀释剂吸入测得的FEV1最高值为FEV1对照值,减去药物吸入后测得的FEV1最低值,等于FEV1对照值20% 时的激发药物浓度(Provoking concentration)定为PC20FEV1。即
FEV1对照值-药物吸入后FEV1最低值
━━━━━━━━━━━━━━━━━━━〓100%=20% FEV1对照值
时的激发药物浓度为PC20FEV1, 组织胺PC20FEV1<8mg/ml 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换气功能】
1.弥散功能:是以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为133.3Pa,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气量即弥散量为指标。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计算:
每分钟CO吸收量
DLCO = ━━━━━━━━━ ml/kpa/min 肺泡气PCO
DLO2 = 1.23〓DLCO
2.生理死腔:生理死腔(VD)是指潮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的部分气量,等于解剖死腔(VDaS)与肺泡死腔(VDalv)之和,VD 与其占潮气容积之比为判断指标:
PaCO2-PECO2
VD/VT= ━━━━━━━━━ PaCO2
3.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指肺泡气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值。
P(A-a)=(PIO2-PaCO2〓1/R)-PaO2)
PIO2(吸入气氧分压)=FIO2(吸入气氧浓度)〓(大气压-47); R(呼吸商)为0.8
4.生理分流量:是指肺内静动脉, 分流与总血流量的百分数(Qs/QT) 0.0031〓P(A-a)O2(1.0) Qs= ━━━━━━━━━━━ 5+0.0031〓P(A-a)O2(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