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第三次大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解析:B 【解析】 【分析】
A、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氧气的入口端;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详解】
A、酸性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气体CO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验证了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溢出,所以通过气泡冒出的速度不同,来监控气体流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是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掌握气体的检验、干燥、收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原子的概念以及图示的信息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 D、水电解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解析: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12.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氧化铁呈红棕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铁呈黑色,故A正确;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以防铁重新被氧化,故B错误;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点睛∶铁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呈黑色。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我们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 13.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4.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来控制土壤pH
B.青少年适当补钙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
C.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pH,故A说法正确; B、青少年适量摄入钙元素可有效防止佝偻病,故B说法正确;
C、煤气泄漏,不能立刻打开排气扇,否则电火花可能引燃气体甚至引起爆炸,故C说法不正确;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故D说法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
16.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白糖 B 汽油 C 食盐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g。
②t1℃时,20g乙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甲=丙 解析:B 50 不饱和 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