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第三次大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
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解析:B 【解析】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A错误;
B、向H2SO4、Mg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然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溶液的pH值先增大,然后不变,完全反应后,pH增大,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从从零开始,故D错误。 故选B。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知识。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反应后物质质量/g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B 【解析】
甲 25 9 乙 m 待测 丙 18 38 丁 8 4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B.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 解析:D
【解析】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糖类与淀粉属于包含关系,淀粉属于糖类的一种,故B错误;C、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中和反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 5.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解析: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6.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解析:A 【解析】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类都是致癌物; B.碳酸钙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做补钙剂;C.生理盐水 就是0.9% 的氯化钠溶液;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因碳酸氢钠和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更蓬松。选A 7.为制得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科学家用镍基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O2=CO2+H2O B.镍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太阳能燃料主要成分是CO和H2 D.上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反应①是甲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转化过程知,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和H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硫酸(H2SO4),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选项正确;
C.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有可能是碳酸盐,如碳酸钠,选项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就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9.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