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练习题(无答案) 苏教版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填上“A”,错误的填上“B”)
(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3、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 )4、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5、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 )6、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比道德广泛。 ( )7、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8、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秩序。 ( )9、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都是违法行为。 ( )10、犯罪行为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
号内)
( )11、法律往往被人们称为“国法”,其主要原因是 A、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12、在司法工作中,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决不能看人办案,因人而异,不
①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 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④无论是谁,只要触犯国法,就要负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仿造他人身份证冒领存款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和处罚罚金 B.城管执法人员上门调解邻里因房屋翻新所产生的纠纷 C.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开幕 D.国家启动家电节能补贴工程
( )14、“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说明法律
和道德
A、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B、彼此结合,完全一样
C、互相分离,毫不相干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15、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会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而那些品德低下的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舆
论的批评和谴责。可见,道德主要依靠 来保证对它的遵守。
A、法律的力量 B、宗教的力量 C、国家机关的力量 D、社会舆论的约束,教育的力量和人们的觉悟
( )16、对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右边的图示表示的是 道德 法律 A、道德规范强于法律 B、道德作用要大于法律
C、道德的强制力要大于法律 D、道德调整的范围要大于法律
( )17、我国不仅确实2.14为法制宣传日,同时还将9月29日设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坚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A、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我国正在推行以德治国
( )1、人的一生都与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
能由于责任人的家庭出身,或过去的功绩等等而对其的裁判偏离甚至违背法律的要求。这表明
C、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 )18、“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说明 A、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法令的施行 B、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法律
C、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D、只要国家兴旺,法律自然会得到贯彻实施
( )19、彭某因多次盗窃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的窨井盖,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彭某的行为主要
危害了 A、正常的社会秩序 B、正常的经济秩序 C、社会公共安全 D、他人的财产安全
( )20、良好的经济秩序离不开
① 诚实信用 ② 舆论监督 ③ 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④ 执法部门公正严格的执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 )21、某中学生李某为取乐,拨打火警119,谎称居民小区失火,消防队赶到报警现场,并无此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应属于
A.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B.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 C.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 )22、我国法律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是为了
①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②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待遇 ④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