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紧急避难硐室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正式)
生产矿长 矿长 总工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一、
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160东翼永久避难硐室 二、
掘进目的和用途
满足160东翼发生矿难时作业人员紧急避险的要求 三、
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58m 服务年限:永久 四、
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自二0一三年三月6日开工,预计二0一三年六月完工。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 二、 三、 四、
《初步设计说明书》 《煤矿安全规程》
160水平掘进工作面揭露的地质情况 矿井生产管理经验
第一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表1-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平、采区 地面标高 +160m +635m +455m 工程名称 - 井下标高 160东翼避难硐室 +160m~+140m
地面相对位置,小井及其他 太田湾以北,地表相应位置无民房及其它建筑。 井上、下相对位置井上下相对高差350~480m,巷道掘进对地面影响不大。 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其上部为+160m水平回风巷,开口施工时有一定影响,施进巷道的影响 工交岔点时应严格按本作业规程编制的措施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其北侧为0510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相距近40m,对掘进巷道无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表1-2煤层情况表
指标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 煤层硬度f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自然发火期/d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 相对瓦斯涌出量/ m3t-1 煤尘爆炸指数/% 地温/℃ 参数 0.4-0.8/0.6 11°-2°/2.5° 4 发育 发育 -- 0.8 -- 备注
表1-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基本顶 岩石类别 硬度 厚度/m 特征 砂岩 1.5m 浅灰色中粒砂岩 直接顶 砂质泥岩 1.0m, 灰黑色色砂质泥岩 伪顶 伪底 炭质泥岩 炭质泥岩, 0.05-0.65m 0.05-0.4m; 灰黑色炭质泥岩,随采随落 灰黑色炭质泥岩 黑色粘土质泥岩,含少许黄铁砂结核, 直接底 粘土泥岩 0.35-3.0m; 基本底 砂质页岩 0.69m 雷口坡灰岩 第三节 地质构造
该巷道根据地质资料和+160m掘进巷道的情况分析,地质构造简单,无大、中型的构造破坏,围岩较为稳定。但根据已施工的巷道情况分析,区内有较多小断层,对巷道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 水文地质
该巷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以围岩渗透淋水、滴水为主,故涌水量不大,对掘进施工影响不大。
第二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