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表示方法,学会计算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以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3.学会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年变化的特点。 4. 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通过读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6.体验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
1.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和阅读。
2. “世界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学习难点
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学习模式
分切块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Ⅰ 引入新课:从生活小常识入手,寒暑假着装的差异引入课题并板书。 Ⅱ 预习导学:(自主学习)
1.气温的观测: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______,读做摄氏度;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______次,一般是在______时、______时、______时、______时观测。
2.日平均气温: 。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可以得出: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数。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气温的日变化是以_____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_____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4.通常用 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5.读图3.11,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______℃,最低气温约_____℃,气温日较差约_____℃。读图3.12,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______℃,最低气温约______℃,年较差约______℃。
6.通常用 来表示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
7.世界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在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8.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度。
Ⅲ 重难点突破与点拨:(合作学习) 切块一 气温的变化
1.学会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读极值(最高值、最低值)。
(2)计算气温日较差(=最高值—最低值)。
(3)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程度与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关系。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感受这是怎么回事?(气温日较差大) 2.学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分小组合作,讨论绘制步骤与方法。
(2)总结绘制步骤: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五注名。 (3)明确要领:定点要准确、连线过中心、曲线要平滑 (4)练一练
3.学会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读极值(最高值、最低值),辨认南北半球差异。 (2)计算气温年较差(=月均温最高值—月均温最低值)。 (3)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与气温年较差大小的关系。
议一议:举例说明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
(4)归纳气温变化曲线图判读方法:找极值,看弯曲,析变化 切块二 气温的分布
1.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1)回忆等高线分布特点。
(2)类推等温线分布特点: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③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该地是低温中心;反之,则是高温中心。④如果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则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随纬度递变规律
(1)读图指导:①等温线延伸方向;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递变有何异同?(提示:向北、向南,由赤道向两极,由低纬向高纬)
(2)学生归纳气温随纬度递变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3.学会阅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概括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的不同
(1)读图指导:①比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
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相同之处,②“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与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疏密分布的不同之处,③根据等温线弯曲,判读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的不同。
(2)学生归纳气温分布受海陆分布影响的规律:北半球同纬度地带,1月大陆气温低于海洋,7月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南半球相反。
4.学会运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进行简单计算
(1)已知山脚和山顶海拔,并测出山脚气温,计算山顶气温。
(2)已知山脚海拔,并测出山脚和山顶气温,计算相对高度和山顶海拔。 (3)读图分析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的原因。 Ⅳ 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明白了……,学会了……。 板书设计:
气温曲线图
Ⅴ 巩固训练:
1.我国北方的中小学,寒假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A.气温的影响 B.降水的影响 C.学校自己规定的 D.与天气有关 2.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线内气温低 3.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北半球夏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D.南半球比北半球等温线更弯曲
4.我国名山众多,夏季不少名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阻挡了夏天的热浪 B.森林茂密,气温变化小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D.风景秀丽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日变化—日较差
变化—气温—分布 年变化—年较差
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
垂直分布
海洋 该图表示是_____(南、北)半球___(冬、夏) 季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陆地 教学设计说明:
22℃ 18℃ 14℃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设计充分考虑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能学会的教师绝对不讲。我把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针对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存在学习障碍的地方,教师起主导作用:用已学知识作铺垫,如通过等高线图的特点学习等温线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绘图技巧和读图技能,并通过学生归纳得出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懂得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的是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学会自己归纳总结等。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
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以生活小常识引入新课。根据所学知识议一议,话题主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夏季避暑,喜爱吃的水果等,既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练习设计紧扣重点知识,兼顾能力培养,题量在5分钟内,既能达到检测学习目标的作用,又能巩固所学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做到既简洁又能构建知识体系。
A 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