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分析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21:41:46

准确把握“双基”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变应万变”。

2、注意复习中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注意全面总结与重点归纳相结合。新课学习时,由于受学生已有知识的限制,有些知识讲得不够全面,而在复习时,就应该站在高三的角度,对高一、高二所学的相关内容在讲清、讲透的基础上,要有所加深、有所提高,不能只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简单、低效地重复。此外,对高考要求的知识点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应有重点的归纳与整理,使各知识点形成体系与网络,进而使学生具备理科综合考试要求的能力。

3、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课堂以及课后的动笔动脑训练过程。在高三后期复课过程中普遍任务重、内容多、强度大,教师大多在课堂上以总结知识点以及讲解试题为主,学生很少动笔或者不动笔,存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普遍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算就错”。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劳动量大,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的复习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混沌状态。所以在复习中,要根据学生解题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课堂以及课后的动笔动脑训练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找出并解决存在的解题障碍,如一卷选择题的专项训练、二卷中同一类型题目的专项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专项训练等,真正做到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

4、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以及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在平常作业、测验中,要加强物理公式的记忆和书写以及简答题中学科术语的使用等理综特色的答题规范的要求;课堂教学时,也可让学生上黑板书写一些结论与公式或分析解题思路,减少由于表述不清、表达欠规范而引起的失分,逐步使学生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在平时复习和训练中,要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如完成单选题、多选题的技巧,完成填空题的方法,计算题的书写规范,尤其是选做题的选择依据等,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效率。

化学科

1、注重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把握新高考的变化。

今年是我省进入新课程的第一次高考,高考试题必将有新的变化,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必然是权威、准确的信息源,是决定今年高考命题趋势的纲领新文件。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研究考纲及说明,即使摸清新高考的变化,按照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重新梳理中学化学知识,关注新高考与以往高考的变化,特别对于新课程中新增的内容应给与高度关注,同时应该关注先期进入新课程高考省份的高考试题,认真研究新高考的重点与热点,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使教学踏上新高考的变化。

2、继续搞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对于像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平衡等化学中的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到全面、系统、扎实。虽然这部分知识中概念多,理论多,要求学生必需记住知识点多,比较枯燥,但是在复习过程一定要重视,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落实到位。此外,对于已经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在后面专题复习时,要经常回头看看,做到在巩固中提高。

21

3、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近年高考试题中,化学用语的考查都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每年高考都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因为知识掌握欠佳,而是因审题不慎、表达不清、化学用语不规范失分,造成这些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乏规范化训练,养成的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因此,在复习中应加强规范化训练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表达。

4、强化有机化学与化学计算计算专题的复习。本次考试,虽然各校在复习进度上还未进行到有机化学和化学计算部分,但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还应引以重视。一是有机化学部分答卷中,判断推理较好,许多学生能想到反应物间的关系,但落笔书写时力不从心,无法写到试卷上,空白率较高;二是试卷中涉及的多个简单计算,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欠缺,因此,在这两个专题的复习中一定要多下功夫,提高学生表达和计算的能力。

生物科

1、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一是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要搞清楚,要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或表示;二是要理清各单元知识点,并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小知识链,以便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三是注意相同知识点试题的变式练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要突出一个“动”字,即动动手,动动眼,动动脑。

2、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综合,提升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将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融入高考试卷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面对这些试题要素,要让学生注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而是要综合分析。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关键要突出一个“用”字,即重在对知识的运用,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3、精选习题,摒弃题海,重在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突出一个“思”字,即多思考,多联想。

文科综合试卷

一、命题思路:

今年是陕西省新课改的首次高考,我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一)在命制过程中,命题组围绕全市复课工作进程,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认真研读2010年高考方案以及反复分析2009年宁夏等新课程卷的基础上,立足我市高三复课工作的实际,力求体现新课程高考的特点及测试要求,经过多次反复研讨而命制。试题设计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三贴近”原则,将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讨论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难易适中,立意好,符合高三第一轮教学实际和高考的命题方向。一模文综历史试题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继承了以往注重“双基”与“主干”的风格,体现出新旧过渡、稳中求变的特色,贯彻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考察了运用基础知识

22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能结合社会热点命题,突出了对逻辑性思维的训练。对今后高三文科综合的教学、复课工作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成绩分析:

在试题难易度把握上,尽量贴近高考试题的难度,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Ⅰ卷各题的难度是:

题号 抽样难度 题号 抽样难度 题号 抽样难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76 0.32 0.38 0.38 0.53 0.73 0.87 0.89 0.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93 0.94 0.75 22 23 24 0.51 0.75 0.76 0.94 0.82 0.92 0.66 0.69 0.85 0.74 0.96 0.98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0.6 35 0.61 0.41 0.88 0.57 0.42 0.53 0.51 0.86 0.65 0.91 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Ⅱ卷各题的难度是: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36 36分 21.67 0.60 37 20分 8.85 0.44 38 26分 14 0.54 39 26分 15 0.58 40 37分 41 15分 42 15分 17.76 0.48 9.35 0.62 9.04 0.61 政治学科的选择题难度系数是0.75,非选择题的难度系数是0.56,历史学科选择题难度系数是0.70,非选择题的难度系数是0.52,地理学科的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67,非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55,文科综合试题全卷总体难度系数是0.61,失分较多的是第2、3、4、13、25、28题,答对率较高的是第10、11、16、18、23、24、33题等。

政治学科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核,突出对学生知识体系和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综合测试。如12题通过“使用金穗卡”考查学生对银行业务、信用卡等知识掌握程度;第19题通过“澳门回归”,考查学生知识理解上的易混点。第38题第(2)问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中的知识体系掌握是否准确、全面。

2、坚持能力立意,贯彻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相关规定。例如第12、13、17题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第12题、13题、38题(1)(2)问,侧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第38题(1)问、39题(1)(2)问突出对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坚持“三贴近”原则,及时反映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通过办“有限责任公司”、“使用金穗卡在ATM上取钱”、“十七届四中全会”、“与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相处”、“延安精神”、“打击手机色情网络”、“宝鸡周礼文化”、“庆祝澳门回归10年”等设置情景,既联系了时政热点,又创设了生活氛围,使试题充满活力,体现了政治科的学科特色。

23

4、题型设计注意把握高考试题的模式及命制规律。如客观题部分“组合选择题”占绝大部分,一组材料多角度分析占有5道题,同时,还设置了漫画、数据,侧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核。试题总体符合高考试题的要求。

二、学生答卷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总体平均得分是36分(即政治科内12道题一般答错2—3道),失分较多的是第13题、14题、19题、20题,答对率较高的是第16题、17题、18题、21题、23题。综合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第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存在漏洞。如第12题学生只知道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却不能完全理解其内涵。第20题一些学生对教材中所讲的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掌握不准导致误选。

(2)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技巧不熟练,特别是审题能力不强。例如第19题题干设问中的关键字眼“激发??情怀”,未能引起一些学生的关注。第13题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方法”,第17题中的“不可以”,都是正确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却没有引起部分学生的重视。

(3)答题习惯不良。一些学生做题时,不注意解读材料,从题干和题肢的关联性思考问题,往往急于从选择支着手做出选择,从而影响了选择的准确性。

2、非选择题:

本次检测非选择题背景设计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产业发展”两大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社会现实。由于受高考复课进度影响,热点专题复习还未全面展开,许多学生对相关问题缺乏认知,使得第38题平均得分为14分左右,第39题平均得分为15分左右,体现出一定的难度。

从阅卷及学生卷面反馈信息,不难发现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1)基础知识还未实现“点、线、面”的结合,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尚未建立。如第39题(2)要求从“唯物辨证法”角度分析,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唯物论”去分析。学生答卷中的主要问题是:弄不清唯物辨证法和辨证唯物论的区别,哲学原理方法论理解识记不准确,出现观点乱用乱套的现象,答题结构无层次现象仍很严重,答题语言没有做到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

(2)审题能力欠缺,影响解答的全面和准确。例如第38题(1)问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题中关键词抓的不准,答非所问,不结合实际分析,答题思路逻辑思路混乱,没有条理层次。题干设问要求运用“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一部分学生却答成了前一问的原因;第39题(1)本题属于主谈看法的题,大部分学生对此类题型很不适应,不知从何下手。有近半数学生,在写答案时,完全脱开材料背景,只是一味地把自己所知道的文化方面的知识简单罗列。第39题(2)问,学生解答时不分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甚至还有用认识论原理的;另外,导致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第38题(1)问学生不能根据材料形成准确的分析,看不到题中的信息,搞不清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与保持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准确把握“双基”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变应万变”。 2、注意复习中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注意全面总结与重点归纳相结合。新课学习时,由于受学生已有知识的限制,有些知识讲得不够全面,而在复习时,就应该站在高三的角度,对高一、高二所学的相关内容在讲清、讲透的基础上,要有所加深、有所提高,不能只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简单、低效地重复。此外,对高考要求的知识点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应有重点的归纳与整理,使各知识点形成体系与网络,进而使学生具备理科综合考试要求的能力。 3、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课堂以及课后的动笔动脑训练过程。在高三后期复课过程中普遍任务重、内容多、强度大,教师大多在课堂上以总结知识点以及讲解试题为主,学生很少动笔或者不动笔,存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普遍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算就错”。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劳动量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