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锅炉-RT检测工艺守则
9.1.1底片的黑度
底片有效区域内的黑度为2.0~4.0,但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
9.1.2底片上的像质计和识别系统齐全,位置准确,且不得掩盖受检对接接头的影像。 9.1.3底片上临近焊缝的母材区应识别出像质计丝,且长度不小于10mm。 9.1.4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像。 9.2评定
底片质量应符合要求,并进行质量分级。局部检测的承压设备,当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在缺陷延伸部位的两端进行扩检,其扩检测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规定。若仍不合格,则应对该焊接接头进行100%射线检测。 10. 对接接头的质量分级
10.1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将对接接头质量分为四级: Ⅰ级对接接头内应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和条形缺陷; Ⅱ级和Ⅲ级对接接头内应无裂纹,未焊透和未熔合; Ⅳ级对接接头缺陷超过Ⅲ级者。 10.2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a)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 b)圆形缺陷评定区是一个与焊缝平行的长方形,尺寸见表1。 缺陷评定区表 表1 母材厚度 T 评定区尺寸 mm
c)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缺陷按表2的规定换算成点数,按表3的规定评定对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圆形缺陷点数换算表 表2 缺陷长度 折算点数
≤1 1 >1~2 2 >2~3 3 >3~4 6 >4~6 10 >6~8 15 >8 25 ≤ 10×10 > 10×20 > 10×30 各级别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表3 评定区 mm×mm 母材公称厚度 mm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0 1 3 6 10×10 >10~15 2 6 12 >15~25 3 9 18 10×20 >25~50 4 12 24 >50~100 5 15 30 缺陷点数大于 Ⅲ级或缺陷长径大于T/2 注; 当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厚度。
d)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4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 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尺寸 表4 母材厚度 T mm 缺陷长径 mm
e)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 ≤5 mm的Ⅱ级对接接头,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10.3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a)长宽比大雨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定义为条形缺陷。
b)条形缺陷按JB/T4730.2标准表12的规定进行评级。
10.4承压设备上管子焊缝中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按JB/T4730.2标准表23评定。 10.5综合评级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各自评级,其级别之和和减1作为最终级别。 11. 记录、报告和资料归档
记录由操作人员填写。检测报告由Ⅱ级以上人员签发,经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审核,检测资料和底片由探伤室建账保管,保存期不少于7年。
≤25 ≤0.5 >25~50 ≤0.7 >50 ≤1.4%T 附录A:JB/T4730.2部分表
附录B:
B-1 各种焊接接头的母材厚度和透照厚度
透照厚度 透照方式 母材厚度 无 单面 单层透照 T 双面 单面(有垫板) 无 单面 双层透照 T 双面 单面(有垫板) T×2+1 T×2+1+T T×2+4 T×2+1+T T+2 T+2+T T×2 T×2+1 T+4 T+2+T T×2 T×2+2 焊缝余高 钛 T T+1 T T+2 钢、铝
B-2 像质计型号
透照厚度 TA ≤16 >16~50
B-3 专用像质计基本样式
像质计型号 F-10/16 F-6/12 JB/T4730.2
FE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