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锅炉-RT检测工艺守则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从事承压设备钢制受压元件对接接头X射线检测的基本要求,适用母材厚度2~200mm。
本标准所述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我厂锅炉产品制造与维修所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JB/T4730.1—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二部分:射线检测》
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JB/T7902—1999 《线性像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HB7684 《射线照相用线性像质计》 3. 射线检测人员
3.1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进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有良好的视力,按GB11533的规定进行测试,近视力和远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平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4. 辐射防护
射线照相的辐射防护应遵循GB16357,GB18871的规定。射线检测场地应取得使用“许可证。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划定控制区,设置警示标志。 5. 设备、器材和材料 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
透照厚度W不同的钢制承压设备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JB/T4730.2标准图1曲线2规定的范围内。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
提下,允许采用超过JB/T4730.2标准图1曲线2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但管电压不应超过50KV。
5.2胶片和增感屏 5.2.1胶片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分为四类,即T1 T2 T3 T4 。T1 为最高类别,T4 为最低类别。采用A级和AB级用T3类或更高类别胶片,B级用T2类或更高类别胶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应大于0.3。
5.2.2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5.2.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5.3像质计
5.3.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JB/T7902中未包含的丝径、线号和内容,应符合HB7684有关规定。 5.3.2按透照厚度(W),透照方式和像质计置于源侧或胶片侧选择像质计丝号。单壁透照和双壁透照选用普通线型像质计。小径管(D0 ≤100mm)的双壁双影透照宜选用JB/T4730.2附录F的等丝专用像质计。 5.3.3像质计放置和数量
像质计应放置在工件表面对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对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
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上。像质计处于较薄侧母材上的钢丝长度至少应为20mm,以确定像质计灵敏度。
a)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双壁双影透照规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b)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但应做对比试验。
c)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d)像质计数量
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环形对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的放置3个像质计。
②一次曝光连续排列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
e)小径管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f)底片上相质丝号的识别
如底片黑度均匀布置(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金属丝是可以识别的。专用像质计至少能识别两根金属丝。此灵敏度俗称射线穿过母材的像质计灵敏度。 5.4“B”标记
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射线影响,必要时(首次检测或检测工艺条件,环境发生变化),在暗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签字标记(高13mm,厚度1.6mm )。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散射的防护不良,应增大背部铅板厚度予以重照。但若较淡背影上出现B的较黑影像,则不作为底片质量判废的依据。 5.5.1位置标记
对接接头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 )和中心标记( )。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当铅制标记用数字表示时,可不用中心标记。
5.5.2识别标记
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片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位应有返修标记R1 R2??。扩探部位还应有扩探标记,要在部位编号前加K字母。
5.5.3标记位置
a)识别系统铅字标记至少距焊缝边缘 5mm。
b)搭接标记放置除中心全景曝光两侧均可外,一般应放于射线源侧的工件面上,但对于双壁单影透照时,必须放于胶片侧。
c)受检部位工件上的永久标记按有关规定执行。工件上不适合打钢印标记,应采用绘图和漆笔书写的方法办理。 5.6观片灯
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黑度为4.0的底片,且观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亮过强部分屏蔽强光。 5.7评片室
评片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5.8黑度计和校准黑度片
黑度计误差小于或等于0.05,黑度计至少每半年校准一次,黑度片至少每两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5.9显影剂
手工冲洗用的显影剂配方,显影时间和温度等,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6. 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和射线检测时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