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史
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私学大师,这是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不仅《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管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保存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而且还出现了像《大学》、《学记》、《劝学》、《弟子职》等这样的教育专著。《大学》、《学记》就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制度的发展
演变
私学在春秋时代兴起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儒家、墨家为代表的各家私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风,对于
中国封建社会的私学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秦朝建国后,虽然实施了禁绝私学的文教政策,但却是禁而未绝,私学仍有一定程度发展。秦汉战乱之际,私学又从未停辍。汉武帝兴办太学之后,私学又重新繁荣起来,并逐渐成为官学的重要补充。综观中国封建时代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学往往随着历代王朝的更替与盛衰而时兴时废,而私学自汉代以后,几乎从未间断过,甚至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私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私学,就其类别可以分为三种:蒙养教学、经师讲学和书院教育。就其程度实际上只有两级:即相当于小学性质的蒙养教学一级与相
当于大学性质的经师讲学和书院教育一级。
一、蒙养教学
1.蒙学的基本类型
不同时代,蒙学有不同类型。 ①汉代蒙学主要有“书馆”、“学馆”、“书舍”等类型,其教师称为“书师”。有的以识字为主,有的在识字基础上学习《孝经》、《论语》。
②唐代蒙学的主要类型为村校。除识字之外,还教学诗歌。
③宋代蒙学的发展日益完备,主要类型有乡校、家塾、冬学,并且普遍设置。以识字为主,也重视学诗作对。 ④明代蒙学可分为三类:一是家塾;二是义学;三是社学。 ⑤清代蒙学也可分为三类:一是教馆或坐馆;二是家塾或私塾;三是义学或义塾。
2.蒙养教材 《史籀zhou》、《仓颉篇》、《凡将篇》名物
①汉元帝时史游的《急就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书。 ②《千字文》相传梁武帝时周兴嗣所撰、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为识字所用。
③《百家姓》相传为宋初人所撰,四字一句,均是姓氏名子,后世传者共六百余字。文字殊无意义,仅为学塾识字之用。 ④《三字经》相传为宋末王应麟所撰。三字一句,356句,共为1068个字。反复字极少。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简称“三、百、千”。
3.蒙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养 蒙学的教学过程通常分为四个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